APP下载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问题学生的调查报告

2012-08-15季丽云夏彩红夏彩丽

中学语文 2012年36期
关键词:学业学校教育

季丽云 夏彩红 邴 丽 夏彩丽

一、调查起因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成立于2000年。学校成立以来,由于招生政策、学校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生源不理想,所以,成绩突出者寥寥,成绩平平的占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就是学业问题学生。当我们面对众多学业问题学生时,当我们想到学生家长那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时,就下定决心,要从根上入手,从源头上挖掘,找出这些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

二、调查目的 了解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

三、调查对象 我校各年级部分问题学生、部分学科专任教师。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日常观察、查阅资料。

五、调查时间2011.6——2012.2

六、调查内容

1.学生调查问卷 对待学习的态度、影响学业的个人因素、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对待挫折的处理方法、父母职业及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等。

2.教师调查问卷 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印象、态度、学业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做法、对学业问题学生管理的建议等。

七、调查分析

何谓学业问题学生?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形成均源于学习退步,关键时刻学校、家庭教育没跟上,随着与同学差距的拉大,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最终自暴自弃而沦为问题学生,所以,我们称之为学业问题学生。相对那些遵规守纪、举止文明、言行礼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勤学上进的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表现为:目无校纪,我行我素;消极度日,不思进取;精神空虚,自暴自弃;品行不良,目无尊长。有的甚至于吃喝玩乐,花钱无度。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19份,回收率95%。通过对收回问卷进行对比归纳,结合日常观察,参照已有资料,我们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将我校的学业问题学生作了一些概括。

(一)学业问题学生的主要类型

1.动力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学习热情,不认真听讲、经常完不成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放任自流型

此类学生的品德问题较为突出。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抽烟喝酒,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我们称之为“边缘生”。

3.家庭溺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管教少,任性、散漫,不愿受约束,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对班级管理影响较大,但品德方面没有大问题。

4.亲情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但品德方面无劣迹。

5.我行我素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不顾大局。听不进同学和老师的劝告,想法偏激,又很难扭转,但思想品德无大碍。

上述五种类型虽不能代表我校学业问题学生的全部,但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对其任课教师、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了解,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生活环境,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理,不难从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凡学业问题学生,心理上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恐惧心理、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爱出风头心理、哥们义气心理等。这些心理的形成是渐进的,是学业问题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内因。但其心理形成也有外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二)学业问题学生形成的因素

1.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其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缺乏责任感,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过于溺爱、放任自流等种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对孩子过分溺爱、姑息、迁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会促使他们养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恶习。单亲或重组家庭,则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不当,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而逐渐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超过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时,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上的异化,引发价值观发生偏移。当读书、升学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学生倾力而为,也觉得愿望难以实现时,厌学畏难情绪开始滋长,这些学生转而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刺激。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打工潮”,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学生,有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才两年时间,月薪就达2000元左右,比有些教他们的老师工资都多。再加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使得有些学生觉得学不学都一样,不少学生及家长把学习目标定为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于是这些学生开始抱着混个高中文凭的思想打发日子,他们不求上进,无聊度日,寻刺激,找乐子。在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在家长的默许下,上网、打牌、抽烟、喝酒甚至赌博侵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再也没有心思去学知识了。

3.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定优劣,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还未能牢固树立,导致学业问题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虚化,学业问题学生在学校被边缘化,不良心理逐渐加重,导致问题越出越多,越来越严重。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学业问题学生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因人施教,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三)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一些教育引导设想

一是从大处着眼,做好“三个一”,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型教育质量观。

1.遵循一个原则:“不求人人能够升学,但求个个成人成才”。作为一所普通高中,不仅是为大学输送人才,而且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也是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与时俱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并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2.构建好一个网络: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发送自办的《第二中学校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问题学生家长培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聘请德育校外辅导员,并定期召开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经常互通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各行业英模人物、公安干警及教子有方的家长到学校做思想教育辅导报告,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深刻体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形成一项制度: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联合对班上学业问题学生进行摸底,通过观察,向曾任教的老师和同班学生了解、走访学生家庭情况等,摸清问题学生的症结,建立专档,并针对学业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转化方案。期中、期末检查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落实的情况、效果。

二是从小处着手,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站在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对国家负责,对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未来负责,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真诚关爱每一个问题学生,使他们真正抬起头来走路、做人,告别过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具体措施有三点:

1.以情动人,注重激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业问题学生,老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亲近他,定期、不定期地经常找他们聊一聊,谈家庭,谈社会,谈学习,谈生活,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要等出了问题才找来训斥一顿,这样只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僵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无论课堂还是课余,发现优点以至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肯定主流,注重激励。

2.结对帮扶,扬长避短。学业问题学生也有思想,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某些方面也有特点和优势,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联合打击问题学生、使其在班级中孤立的错误做法,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促使问题学生时时感受到同学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扬长避短,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特别是在班集体活动中,不要使他们感觉被遗忘,一旦他们自成一体,势必会使问题成几何级数递增。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学业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不要企望一次谈话,一点惩戒就能使之转化,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个螺旋式回环往复的教育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还要特别注意与同班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经常互通情况,达成一致,形成教育转化的合力,不然很难取得成效。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断尝试、改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方法,为学业问题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转化、成长环境,真诚、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业问题生,那么,学业问题生的问题一定会逐渐减少,问题学生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学业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艰苦的学业
题解教育『三问』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35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