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作文的炼狱

2012-08-15黑龙江荣利民

职业技术 2012年10期
关键词:题目人生文章

黑龙江 荣利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确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学生不愿上作文课的原因,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

1.不愿写。一提作文就烦,就唉声叹气,没有丝毫的写作欲望。

2.没得写。不论什么题目,都觉得无话可说,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只是东拉西扯,拼凑字数。

3.不会写。有的同学选材、立意都挺新颖,语言却如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让学生重燃起作文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点,改变做法,找到适合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使学生的作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呢?我认为,可以针对学生的“病情”,来对症下药。

一、针对学生“不愿写”的情况,下“激发兴趣”之良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唤醒、挖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消除畏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如学生刚入学,我们便以中考为话题,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中考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们便感到有话可说,写的文章大多真挚而且源自自己的心声;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藻,生动的词汇,只要能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写作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自然就多了,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再有就是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要吝惜表扬的话,要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针对学生“没得写”的情况,下“积累不懈”之良药

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觉得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入选的高中课文,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这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的优秀语言材料。如果学生能从中背诵好的语句、好的段落,经常积累,那么他们的心灵和头脑就会日渐充实。写起作文来也会感到得心应手。例如,在论述《滴水穿石》这个题目时,学生能用《劝学》中的语句来论述。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就在于它有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难道这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除了课本资料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如一些好的范文,或者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学会收集、剪贴、整理好的素材,完成更丰富的积累。

三、针对学生“不会写”的情况,下“授之以渔”之良药

让学生背诵一篇名文,不如让学生学会写名文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这样的办法:

1.培养创新思维。苏东坡说过“文章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它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创新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逆向思维,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如雪,可以赞扬它的孤高冷傲,冰清玉洁;也可以批评它的冷酷无情,虚伪懦弱经不起太阳的直射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变得开阔起来了。

第二,多向思维,变化角度。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的多角度、多层面地阐发议论,注意对事物的正反、直侧、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好文章。如对一些观点、理论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论,从材料中抓住核心,提起各种因素,再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材料做全面分析,写出佳作应不是难事。

第三,转换思维,即不是一味地识记,而是学会仿写或化用。以借鉴名人诗句为例,诗词名句历来具有表达精炼、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特点,旁征博引必能是文章神采飞扬的保证,但只是刻板地套用,和能把其与自己的文章契合得天衣无缝、如出一辙比起来,孰高孰低,自有分晓。

2.联系生活,贴近学生。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站在这一高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岂不事半功倍?作文与生活的结合途径具体来说就是感悟自然、社会、人生。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第一,感悟自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传唱千古的佳句,如果缺少了亲历观察,又怎么能够存在呢?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性灵。

第二,感悟社会。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深刻的立意与思考。可以通过看新闻、读报纸、听广播等方式,去了解诸如人口、环境、反恐、科技发展等热点问题,这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第三,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自我、认识别人。只有对人生有较深入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所以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不要舍近求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现代人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有血有肉,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人生的真正意义的人。只有美的灵魂才能镌写出辉煌的篇章。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燃起学习写作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积累,如何创作,那么,学生的写作状况肯定会出现一个令人振奋的暂新局面,让我们努力为之,并拭目以待吧!

猜你喜欢

题目人生文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人生中的某一天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