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2-08-15天津财经大学穆琳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金融人才能力

天津财经大学 穆琳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的跨国银行、保险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寻求国际化经营,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华尔街在这场“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打击,全球金融界也经历了一场噩梦。在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培养大批既有外语、计算机、法律、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又有金融服务意识和综合技能,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对于化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循序渐进地开展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复合型人才(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博雅教育观(Liberal Education)。一般认为,复合型人才是精通一个专业,并熟知多个相关专业或者通晓多个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多个学科知识交相融通、结构合理,且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利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审视和创造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复合型金融人才,是以金融学为专业,能够从事金融相关研究、管理或一般性工作,精通相应金融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谙熟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学、心理学、金融外语等与其具体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扎实的自然与人文科学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理解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作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性综合分析与解决的金融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复合型金融人才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1.1 拥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功底和多领域的知识结构

复合型金融人才应该在系统掌握宏观金融知识,熟悉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发展脉络的同时,加强微观金融知识的学习,包括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公司金融、财务报表分析、基金管理、金融营销;掌握多领域的知识结构,包括经济法、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应用数学、财务会计等学科知识,将各种知识相互“渗透”、“交叉”,达到融会贯通。

1.2 至少精通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

复合型金融人才要具有全球视角, 能够不断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找获利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 他们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交流能力, 不但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 获取信息, 还能够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平台上自由转换, 真正融入西方文化之中,从而发掘和开拓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复合型金融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利用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适应新的金融服务体制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只是凭借过去的知识储备,终将被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淘汰。

1.4 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

金融行业整天与钱财打交道,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应当拥有坚定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法律观,能够做到忠于职守、廉洁守信、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2 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西方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来已久,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综合教育”、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以及日本的“交叉学科教育”等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深化,金融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等财经类院校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改革现行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势在必行。

2.1 构建合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高等院校是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摇篮,要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行金融机构各项业务、金融法规政策,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具有较强双语能力,能够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工作,毕业后能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机构、证监会、银监会等从事银行、管理、投资理财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2 完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

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培养对象的实际效果。要打破过去一张嘴、一支笔从头讲到尾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互动型学习方式。第一,强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各种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引入实验模拟教学,积极引进证券交易模拟、网络银行、外汇交易模拟、银行业务实训等相关软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重新审视和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改变“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死板的考核形式,建立重在过程考察、能力考察的考核体系。

2.3 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双语能力的培养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落户中国以及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业界对金融人才国际交流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是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向学生讲授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的英文驾驭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2.4 优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现有师资队伍受限于其既有知识结构和成长时代的局限,对日益发展创新的金融学术前沿把握不够充分。对此,可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出国深造、培训,或进入大型金融机构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其开阔眼界、贴近学术前沿,了解业界需求动态;另一方面,加强国际间交流、校际间交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吸引海归金融博士、高端教师人才、业界职业经理人充实师资力量。

2.5 “校企结合”,注重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首先,高等院校要与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建立实习基地,增加顶岗实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其次,建立学校与金融机构之间关于人才培养效果的通报和反馈机制,采取“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方式,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量身培养金融人才,在学生毕业前完成入职培训等环节,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

2.6 注重非学历认证教育,提升复合型金融人才综合竞争力

非学历认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大型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可。应鼓励和帮助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适当考取诸如BEC商务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金融专业英语等级证书等等。同时,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包括个人气质修养、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英语听说能力等。

[1]范祚军,唐菁菁.我国高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金融全球化的视角[J].创新,2012(4)

[2]王向荣.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与高校金融教育改革[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周辉.从金融危机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科技创业,2011(8).

[4]朱艳敏.开设金融综合实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5).

[5]吴庆田.金融学高等教育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J].教育研究,2011(12).

[6]许晓丽.论金融危机下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定位[J].赤峰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金融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