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板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正向植入①

2012-08-15海口经济学院胡杏菁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企业家价值观文化

海口经济学院 胡杏菁

业内有句话:“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模式,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所带来的凝聚、引导、宣传及协调等作用已毋庸置疑。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界的大反思开始,人们便已意识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这种震撼。细观市场,大凡能在大浪淘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续下来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如福特汽车的深信“领导者是老师”, 沃尔沃的“安全” “垄断”,阿里巴巴的”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的心态做平凡的事情”等等。

1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

人们发现可以从企业的一切行为方式中找到文化影响的踪迹。如企业的宗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规章制度乃至企业形象,员工精神面貌等等,而形成这独特价值理念、行为模式或外显现象背后的渊源,大多来自于企业家的个人特质。正如拿破仑的一匹狼带领的羊群能打败一头羊所带领的狼群理论,实质就是企业家特质对群体文化影响的生动阐释。全球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约翰.p.科特指出:“企业文化产生于两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其一是创始人,尤其是领袖人物的倾向和假设;其二是第一批团队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作为第三种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人的文化,尤其对于一些处于创业或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它更明显表现为企业家文化,企业领导者文化。难怪业界有句老话:企业文化大多时候是老板文化。诚然,没有优秀企业家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家老板们用他们独具一格的才识、气质及人格魅力,让他的属下自愿跟随效仿而形成带有老板烙印的企业文化。正如乔布斯所呼喊的“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从而衍生出了“偏执创新”与“注重一切细节”的苹果文化,可以说没有乔布斯的坚持就不可能使苹果公司成为完美、创新的代名词。

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两方面。首先,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品质及价值取向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设计、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和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名舵手不仅把握着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同时还把持着企业这艘船只在市场浪潮里抗风浪的能力,因而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影响要素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

细数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那些明显带有企业家个人特质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1.1 一味追求快速经济

“在商言商”,”经济效益是硬指标”使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疯狂地追求短期效益或者只是看到利润最大化,而背弃了企业家持久经营的最终目标,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发展还是稳中谋发展的决策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家们价值观的碰撞。眼前利润对头脑不清醒和目光短浅决策者们来说诱惑巨大,只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怎样钱来得快就怎样运行。因而山寨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特有的市场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速食经济背后带来价值观与与道德缺失,如国内的“瘦肉精”、 “毒胶囊”等事件,还有国际法庭上中国中小企业常收到的知识产权侵权罚单,都是片面追求快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在诚信、产品竞争优势及市场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所引出的问题。

1.2 求贤若渴,但并非以人为本

一方面,体现为需要人才却不培养人才。如许多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特别强调人员的相关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用他们的话说招来即可马上上岗,没有多余时间或系统的培训体系去帮助人才的成长。对企业而言人才也仅是一种生产工具。另一方面,重用人才却又不尊重人才。中国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大多为家族、朋友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人才的信任基础异常单薄,人才刚到位时表现为极大热情与支持,但时间一长,随着管理问题出现,信任的危机就如影相随。企业家与员工关系更多体现为金钱、契约式的短期雇佣关系。

1.3 重形式,而轻内涵

很多中小型企业经常对外大肆宣传本企业如何以人为本,注重各种企业文化建设,比如兴建各种员工活动室,组织员工去旅游,或赶时髦也做一套企业“CI”设计等等。对这些管理者而言,企业文化就是这些所谓形象工程和团队活动。更有一些急功近利,天天强调一线员工如何提高执行力,而老板从来就没想到组织效率是由系统形成的,往往大多仍停留在“贪大谈快”的思维模式上。但现实证明,企业文化从理念到制度层、行为准则,以至外显形象工程等方面,都需贯通兼顾,都需要通过体系化的运作才能使文化落地生根;踏踏实实的实践,对企业的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发挥文化力的系统工程。

纵观上面这些问题,发现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出在意识偏差上,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那决定企业这棵树能否枝大叶茂,关键取决于企业价值观。

2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家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经过历史时间沉淀,给予员工导向的主要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作为整个文化建设当中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文化从精神层到物质外显层的所有表现形态。无数例子证明,企业价值观建设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并要求员工自觉推崇与传播本企业的价值观。

而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企业家个人对待职业的信念、对待员工的态度、对待社会的责任以及内心的感受尺度,是一套人生的信念系统。而企业家特有的标竿作用,令其一直是组织群体当中的焦点核心,他的品行,处事原则,做事方法很容易被传播、复制。尤其在直线领导较为常见的中小型企业当中,老板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老板文化,更容易左右决定企业精神及品牌的形象。他们的社会名望和社会影响往往是某种企业文化向社会放大,也称之为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象征。因此企业家价值观作为企业精神的灵魂,能保证员工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向共同目标前进。

但当老板的文化出现问题时,尤其是企业家内心的价值尺码与道德的标准出了偏差,那就会带来一系列经营问题与社会问题。就如最初的三鹿奶粉,现在的修正有毒胶囊事件,都是企业领导者道德诚信的缺失。当他们的价值观在金钱面前发生扭曲时,最终要为他们的这些偏差付出高昂的代价。

因此企业价值观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作,并非一个空而响亮的几个口号,要认真考虑究竟什么是企业最实际、最有效的价值观,从而使这些价值观永葆活力。而作为企业灵魂的老板们,如何积极地将自己正向的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

3 “老板文化”的正向植入

3.1 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一直是我们经营管理当中最为倡导,喊得最响的口号之一,但也是实际经营当中最常见的一块短板。究其根源,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思想,其精髓中庸之道便是从潜意识抵制人们个性化的发展的源头。“离经叛道”、“枪打出头鸟”便是社会对不墨守陈规“异类”的抨击和处理。正基于我们这种内敛、“知足常乐”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怯于也不善于创新,我们更习惯保持常态,我们擅长的是模仿。

纵观国内众多的有效管理者,他们身上都有的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不墨守陈规,敢于革新。要将老板文化正向植入企业文化,首先,我们就是要解决企业经营当中这块短板问题。

3.1.1 培育学习型团队与学习精神

在这个讯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比竞争对手学习越快,应变能力越强,就意味着你在市场上领跑于你的竞争对手,拥有了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企业管理者们一个重大任务,而越来越多的机构也都加入并力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行列。

3.1.2 引进“鲶鱼效应”“创新精神取决于管理者的自我创新,为什么有的企业难以持续,原因在于管理者往往沉缅于昨天的成功,难以自我创新战胜自我。海尔的理念只有创业没有守业,不断打破昨天的思维定式,去争取更大的成功”。这是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海尔总裁一番令人深思的讲话,海尔能从一负债累累的沿海民营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家电品牌,它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海尔人这种逆境中不断革新,在顺境中亦能居安思危的创新文化。正如外媒所描述的是“海尔文化激活了休克鱼"。而我们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们,要拉近自己和一线国际大品牌间的距离,不仅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技术,更要从意识上突破自己。大企业尚且居安思危,中小企业更需具有守业忧患,就如鲶鱼对沙丁鱼,唯有压力才能带给企业不断往前冲的动力。

3.2 人才观念与人本文化

在上世纪40年代,西方管理学专家们就强调一种新型的领导力,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信任与支持,便是我们所倡导的在企业家和员工之间应建立的一种新型关系。通过树立共同的愿景,相互启蒙、相互激励,相互扶持,其贯穿企业经营的始末,而非在用人时才强调,他们才可能为你创造更大的奇迹。员工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他更是一种决胜的再生资源。因此,在财富不断剧增的今天,让员工享受到企业成长的红利同时,尊重他,开发他,丢弃傲慢与戒备,虚心地聆听员工与社会的声音,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看到希望、感受到关怀与幸福。换句话说,充满人性关怀的企业家精神应与员工智慧与激情有机结合,使有快乐与尊严的员工成为创造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才是维系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3 老板价值融合为员工价值

世界上管理成本最低的组织据说是宗教团体,在没有任何报酬和名利的情况下,仍有无数的虔诚教徒前赴后继,陪上自由甚至是性命。究其原因,正因为宗教强有力的信仰渗透,教徒们有了共同的使命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心甘情愿去付出、去努力。这一有意思的宗教现象我们也可以借鉴到企业的实践当中。每个企业的创办对于老板们来说就如孩子的诞生,有着扶持它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如何将这属于老板个人使命感的任务转化为员工的使命,这就是聪明老板事半功倍的管理艺术。比如宣扬组织的价值观、使命感,强化企业与个人的共同愿景,强调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意义,把员工糊口的职业变成他们自己的事业,把过去老板“要我做”转换为员工的“我要做”时,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高效、低成本、富有向心力的企业文化才算成形。

此外,还有建立系统的战略意识,如果说初期的成功靠产品、靠机遇的话,那扩张成长阶段的成功就要依靠创建系统,靠制度与体系。如系统的战略,不再走一步看一步;如系统的人力资源,而不是继续靠几个能人;如系统的产品战略,而不仅仅依靠有一个好产品而已;如系统的公司形象宣传,而不是简单的一套CI设计;如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印发份内部刊物……

总之,企业文化作为战略工程,无法一蹴而就,作为企业灵魂焦点的企业家们,应反思如何正确将其特有的老板文化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轨道上,发挥榜样的力量,而未来的发展,才能引入民主与开放,帮助企业融入更多的集体智慧,成就一个稳定、独具魅力又属于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

[1]叶生,陈育辉.第三种管理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杨伟民.布道——现代企业家的文化使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海涛,陈广.华为的企业文化[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4]巴里·费根.从命令到参与, 企业文化行动手册[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5]翟新兵.管好企业,直击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十大误区[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6]吴生怡,周义邦.自在人,管理学的人性揭竿与价值革命[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企业家价值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话“疫线”企业家
谁远谁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