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陕西省民办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2012-08-15罗强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罗强

(西安外事学院体育部)

影响陕西省民办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罗强

(西安外事学院体育部)

1 研究目的

根据我国教育部日前发布的相关监测结果,我国的城镇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陕西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今后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民办在读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为今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提有效的供参考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5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上发布的相关数据和中国期刊网检索上的有关论文。

2.2 问卷调查法

对陕西民办高校的400名大学生,30名在校体育工作者发放了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回收388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率93.4%;体育工作者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都达100%。

2.3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对最终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锻炼形式的局限性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在各校认真组织推广试行下,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高校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质监测。所以,各学校通过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与个性式竞赛、群体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只有极个别院校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的同时又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体育课选修。这表明各院校只是将体育课视为一门简单的课程,而没有注意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才是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和长远效益。次外,各个高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人数和所造成的影响却远远不如学生们自发的体育活动。即使是国家教委等相关部门所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与阳光体育活动在各个高校的落实也只是依赖于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3.2 场地器材的限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中明确要求,一个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3平方米,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充足的场地,在拥有室外运动场地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室内体育场所,而且设备齐全。但是,调查发现不少本科高校并没有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或者只是保证了教学所用场地,导致学生闲暇时间锻炼和教学起了冲突。面对拥挤的锻炼环境,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锻炼。

3.3 教师因素的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案书写中没有考虑到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还有一部分老师将书写教案和其中的运动负荷只作为一种形式,在课堂上根本不考虑运动负荷,致使运动负荷达不到要求。调查中还发现,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现状的关注程度不够详细:一方面老师在教学内容中所安排的素质练习仅仅只是与所讲授的专业有关,而不是以素质练习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体育老师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关注程度不够重视。超过78%的老师只将体质测试视为一种形式,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没能将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致使体育课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体质健康增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3.4 学生因素的分析

3.4.1 学生体育活动动机和行为的分析

在对各种体育活动的调查中发现,有72.7%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固定、比较随机的活动锻炼方式。从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锻炼计划性不强,没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性;调查中还发现,有91.9%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几乎不考虑体育锻炼的时长、强度,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从这一方面表明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够科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锻炼同体育活动在计划性、目的性、时长、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11.4%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质情况进行了关注,而高达87.2%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关注过自身的体质状况,更不用说结合自身测试的实际结果和所测试标准以及体育老师对其所提供的运动处方来加强体育锻炼,只是将体质测试的结果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来对待。

3.4.2 学生生活方式的分析

不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学者都将生活方式列为影响我们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了到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熬夜、逃课、通宵上网的现象;不按时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情况;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3.4.3 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我们人类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人的自我保健状况。大学生欠缺对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限定了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调查中发现82.1%大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渠道来源于体育理论课。只有8.8%的学生是通过书籍和网络等渠道获取体育保健知识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各民办院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关注程度不够,不论是对体育课程的开设时间还是课程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都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效益存在着脱节现象,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1.2 受到教学理念和传统思维习惯影响,体育老师在教学态度和具体实施行为上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现象,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和大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

4.1.3 体育锻炼、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以及健康行为的习惯性不同程度地限定了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

4.2 建议

4.2.1 各民办院校是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应该将体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注重将体育课程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4.2.2 体育教师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关系。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运动训练等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1]杨晗.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训练关系研究[U].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谢佩娜.对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内容的改革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2001,4.

[3]刘逵.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4.

[4]姜千秋,陈志军.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辽宁体育科技,

2008,8.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