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CM-ICPC引起的教与学的变化
2012-08-15毛玉萃赵宏伟邱少明
◆毛玉萃 赵宏伟 邱少明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由ACM-ICPC引起的教与学的变化
◆毛玉萃 赵宏伟 邱少明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介绍了ACM-ICPC和我校参加竞赛的情况;分析、总结了由组织、培训和参加竞赛引起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团队协作方面的变化;对赛事的开展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ACM-ICPC 教师变化 学生变化
一、引言
ACM-ICPC(美国计算机协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ACM主办的年度性竞赛活动,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一直受到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公司的高度重视和赞助。全球地区赛共分若干个赛区,数十个赛点。
中国大陆从1996年开始设立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赛区.2005年以来,各市、省纷纷举行相应的赛事。目前中国大陆有5个赛区,这极大地促进了这一赛事在该区域的发展。
二、我校围绕ACM-ICPC所做的工作介绍
从2007年初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初步尝试、不断探索、走向成熟等阶段。做的工作概括如下。
(1)定期举行校级比赛,并且使比赛逐步走向正规。2007年初举行了我校首届程序设计大赛,纸质试卷,人工批阅。2008年我校借助外校的平台进行了校级比赛。2010年利用自己研发的竞赛平台举行了校级比赛。
(2)初步开发完成了竞赛和训练平台。为了使赛事更好地开展,研发了适合我校竞赛和训练平台,该平台能给出哪一组测试数据没能通过,这样大大地方便查错。
(3)组织、指导训练,积极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07年起先后参加了大连市、辽宁省、东北地区的历届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以及部分亚洲区网络预选赛,并于2007、2011年成功进入长春和大连赛点的现场决赛。
(4)为了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相关工作,也为了方便指导、训练和相互交流,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程序设计工作室。
(5)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讲课内容逐步趋于成熟,课件和讲义也得到完善,为此面向全校开设了综合素质选修课。
三、竞赛给教师带来的变化
通过组织、辅导、带队参加竞赛,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和实际经验不断丰富,视野开阔了,使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放生了变化。
1.教学方面的变化
在教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三个方面。
(1)理论教学的变化。在一些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等的理论教学中,指导教师把竞赛的理念和训练题引入其中,以竞赛训练题作为教学案例,丰富了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竞赛理念,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相关题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由“授之于鱼”变为“授之于渔”。
(2)实验教学的变化。国内外的竞赛平台中的训练题丰富了实验课的内容,同时把竞赛的评测系统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竞赛平台完成一定的题目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使实验成绩的评定人为因素弱化,评测的成绩更公平合理。
(3)创新实践教学的变化。竞赛很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而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也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具体做法是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组为团队,把对竞赛出现的新算法、算法的灵活应用的探索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形式进行立项,认真探讨,从而总结出问题的内涵、解决思路、应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题的解决方案。
2.科研方面的变化
通过指导竞赛也带动了指导教师的科研,教师围绕着竞赛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
(1)竞赛平台的开发。为了更好地开展竞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适合我校的竞赛平台,该平台的最大特点在于在代码测试通不过的情况下,给出具体哪组测试数据没有通过,这样大大方便了练习者查找错误的原因,方便改错。
(2)教材/讲义的编写。指导教师收集了大量的竞赛测试题,并对这些测试题按照问题的类别、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从中选择典型的试题,以此编写了相关讲义。
(3)科研立项。在指导竞赛,相关教师也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也要探索和研究。
四、竞赛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通过参加赛事的相关活动,学生们不仅收获了奖项,同时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团队合作和创新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通过参加赛事的训练和比赛,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方式方式由以听课为主,变为自主学习为主,再变为探索和创新学习。
作为一所市属院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较欠缺。由于比赛的需要通常在大一下学期挑选出一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竞赛有一个初步认识,这一阶段学生是被动学习;之后指导教师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书籍进行指导性学习,学生们主动地、自觉地查阅相关资料,遇到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并且学生们自己划分了学习小组、自己进行组队。
2.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变化
竞赛要求队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起初在训练时学生们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而是采取的强强联合的方式进行组队,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各自为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发现强强联合不一定是合适的组队方式,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进行组队,要有互补,这样才能使团队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竞赛题目很丰富,内容涉及的很广,指导教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多地则依靠学生分析讨论、探索和创新。在经过初步培训之后,指导教师有意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地学习方式,再有学长们引导,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意识。
五、对开展竞赛的几点建议
竞赛是一高层次、高水平、全球范围的程序设计竞赛,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领导重视和学校政策的扶植。参加这一赛事是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固定的培训场地,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因此只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宽容和学校的扶植政策才能使赛事坚持下来。
(2)指导教师队伍和参赛队伍建设。指导教师不能太多,一般2~3人,以人为主,教练必须了解竞赛的相关事宜、试题所涉及的问题,最好有一定的实际指导经验。
每年先从大一学生中选拔素质较高、对竞赛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以老队员带动新队员,使队伍呈阶梯形式。
(3)固定的训练场地和竞赛系统的建设。固定的训练场地是队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在这一场所里有着学习和竞赛的氛围。有条件就开发一个适合本校的竞赛系统,对于训练和比赛都大有益处。
六、结束语
对于竞赛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只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艰苦的努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永远也得不到好名次,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880033),大连大学教改立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