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2012-08-15张长久
◆张长久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金寺小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张长久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金寺小学)
朗读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情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所提倡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的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充分地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阅读教学 朗读 训练 技巧
一、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声情并茂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番茄太阳》一文中“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段话,感悟作者那颗被童真感动的心。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朗读训练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在读中感悟到时间的宝贵,警示自己惜时如金,把握好今天。
二、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
如读《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叶欣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叶欣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三、依据教材,领会朗读情景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就四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九寨沟》、《雾凇》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对于诗歌散文类的适宜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而对于纯知识性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力求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四、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首先,是学前读。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做到: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要读准每一个字音;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三读得流利,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琅琅上口。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
其次,是学中读。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要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再次,是学后读。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成诵。应从形式及技巧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多媒体进入课堂的今天,可采用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1]曾英瑜.小学语文中的朗读训练.教育艺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