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常用方法
2012-08-15蔡鹏图
◆蔡鹏图
(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
再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常用方法
◆蔡鹏图
(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
历史课教学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三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但就目前中小学教学各学科的时间分配上看,历史课教学存在着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怎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使很多老师抛弃常用教学方法,去追求超越和创新。而我在历史课教学中仍沿用一些常用方法,保证了教学效果。
一、五步教学法——“读、议、串、习、用”
1.读。读是学习之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都要先提出问题,然后把大量时间用于读,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为主。读课文、读提示、读说明、读地图、读表格,必要时还要读报刊上的文献资料。学生在读中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达到“不教”的目的。
2.议。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讨论,各抒己见。哪些最难懂、哪些最难记、哪些最重要、哪些最感兴趣。难懂的大家讨论理解,难记的找最佳记忆方法。在学生议的基础上教师“议”。学生不懂的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肤浅的教师挖掘。或利用“描绘法”使历史再现,或利用“评点式”使认识升华。这样学生质疑答疑,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指导助学,克服了呆板的填鸭式教学,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事半而功倍。
3.串。具体来讲有时间串,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有关的历史事件串起来。如用红军长征这条线,可以把长征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按先后顺序串起来,便于记忆。因果串,就是把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串起来。生活串,就是把历史课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同平时学生所看过的影视节目,听过的有关故事,读过的书报杂志联系起来,同时注意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把历史课要掌握的知识同学生的其它学科(如政治、语文、地理等)已经理解或衰亡了的知识串起来。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习。习就是复习巩固。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时刻进行复习,对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辅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给每节课的内容列提纲,理线索,找重点,串串串,选择最佳记忆方法。或上挂下连,同前后知识串串,或采取复述、演讲、分析、归纳、列表、背默等多种方式复习巩固,增强记忆效果。
5.用。我在历史教学中,在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政治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阐明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围绕教学目的,适当采用一些史料,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我们知道,历史课的教学,学生往往不像对其它学科那样重视,认为到用时背一背就行了,平时不大努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任何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受内在动机的驱使。”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开始不必急于切入正题。而以充沛丰富的思想感情,提出一些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举一些生动的事例,用精湛而富于魅力的谈话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兴趣。
如教师在讲课时,可适当引用一些诗词、民谣、谚语等来补充说明史实,有利于学生在形象理解中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在讲到秦王朝覆灭时,可引用民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短短几行字,朗朗上口,就点明了秦始皇大修宫殿、陵墓、滥用民力,降民为奴,无何止地加重农民赋税,从而激发阶级矛盾,导致秦始王朝覆灭的原因。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自始至终,学生大脑处于极为兴奋状态,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三、根据教学对象,充分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学生易懂易记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恰当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通过中外对比、古今对比,可缩小历史时空上的距离,使学生易于理解,加深印象,也是解决学习历史难度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如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时,讲贸易受阻,补充这样一个例子更说明问题,即从中国运货到巴黎去,比从法国南部运货到巴黎还便宜,原因是当时法国税务、关卡特别多,中间要交40多次税。这为更好地理解封建主义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感性认识。
又如,在评述唐王朝后期衰落时,可形象地说明大大小小的藩镇遍及全国,已经包围了长安,节度使们威镇一方,他们掌握着很大的杀放大权根本不听朝廷的调动。因此,形象地说明唐王朝的局面像一张千疮百孔的牛皮,时刻都有胀裂的危险。
运用比喻、对比,三言两语,花时不多,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走出疲劳的困境,更进一步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气氛学生心理,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讲清历史事件的背景,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把握不住要点,分不清主次。所以老师讲课时,一定要认真备课,讲课详略适宜,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重点部分应强调,次要部分可一笔代过,使学生学一堂课后,很清楚地知道这一节课的重点。
如在讲“五四”运动时,教师应突出讲清一个很重要的日子“1919年月4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可适当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告诉学生,我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2000多年,广大劳动人民世代奴役,谁要反抗就要被砍头,株连九族。1919年,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还不到十年,封建专制思想还有很深厚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学生的爱国运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五四运动时间的记忆,同时也对当时的形势有了初步的理解。
总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完善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确实应多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也绝不能抛弃,视之为“累赘”,只要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有利,我们就应该继承运用和发扬,使之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