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2-08-15◆刘霞
◆刘 霞
(山东省乐陵市郭家中学)
探究合作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刘 霞
(山东省乐陵市郭家中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探究合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合作交流,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索情景,营造探索氛围,评价探究的得失。
一、探究合作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以教材及社会生活为主要探究内容,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为参照对象,通过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质疑、探究合作与讨论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适当把握探究的深度,认真评价探究的得失,积极促进探究活动的全面展开。
二、探索合作式教学运用的基本前提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发扬民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而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
2.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日益发达。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逐步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善于用理论来指导思维活动,思维的独立性增强,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而且思维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智力水平也在提升,因此,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探索合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获的很多的经验。
3.设置开放性的课堂评价标准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力不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力倾向,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课堂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宽泛性,一最大程度地兼顾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持有这样的评价观,他们会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视和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探究合作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情绪高涨,才会投入情感,积极参与活动,在诸多激发兴趣的方式中,真实情景的创设,最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我们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时,创设了蜗牛在直线上爬行的情景。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蜗牛的爬行过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问题。(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学生被这有趣的情景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同学们情绪高涨地探究蜗牛的位置,从而经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教师再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同号相乘、异号相乘、零同任何数相乘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结合蜗牛的运动方向,顺利地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学习机会,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了探究性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出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总结补充。例如,学生在学习绝对值时,对具体有理数的绝对值时理解较好,但对︱a︱是非负数仍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必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释,引导学生画一条数轴,结合绝对值的概念,观察、探究数轴上的任意正负数与原点的距离,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怀着求知的心理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活动,教师对每组的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结果,学生自己把︱a︱表示非负数的原因搞清楚了,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抽象问题。这一案例中,学生带着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质疑这不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小组合作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合作式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开放和灵活的状态。他们能够获得自由、宽松和友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知识构建。例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3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多少呢?4个对呢?5个队呢?n个对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得出n个球队时的比赛场数为:n(n-1)/2。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把n(n-1)/2这一式子创设到其他的问题情景中去吗?运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自由、更开放地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空间,搜索实际生活中符合这一数学模型的情景。于是,有的同学想到了互送礼物问题、打电话问题、握手问题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勇于动手实践,深化探究
实践是探究学习的灵魂,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我们应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展开实践活动。例如,学习轴对称时,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美丽的图片,进行展示,探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为了巩固轴对称的性质,教师布置任务,通过折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制作出一个精美的五角星吗?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
5.激励评价,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合作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探究合作式教学的运用,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