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德育观与课堂教学原则
2012-08-15刘锦艳王志庆房晓敏
◆刘锦艳 王志庆 房晓敏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论陶行知德育观与课堂教学原则
◆刘锦艳 王志庆 房晓敏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陶行知先生早在1928年就指出,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健康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人才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论述,每一位教师都应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本文在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的、适合青少年特点并使之生动活泼发展的发展方法。本文就新时期课堂教学原则提出一些见解。
一、强化育人意识
提出道德素质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青少年的心理面貌是由思想和才智两方面构成的。这两者间,道德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上,陶行知直接了当地指出“道德为本,智能为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当今,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被提到突出的地位,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简单知识传授的因惑中解放出来,把知识的传播与育人工作有机地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深挖教材德育潜力,拓展德育范围,在宏观上继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外,还要在微观上利用教材的一些具体材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个人伦理教育等。因此,“在德育上,公德和私德都不欠缺的。”
2.通过对知识点原因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内在联系的综合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学生依客观规律办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曾在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品德的介绍,教育学生养成诚实、正直、谦虚、勤奋的良好品质。
4.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科技、法律教育诸方面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使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统帅和方向。我们应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注重材料的收集整理,安排好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实施。
二、注意知、情、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保证
目前,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学生厌学,学习劲头不高,上课无精打采。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更有教育教学自身间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的兴趣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效果显著。”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陶行知的治学观点对当前育人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据其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知情、意上加以研究。向学生灌输优秀的德育观,使他们树立正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信念,培养持久顽强的意志使之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过程。
三、学方法,以其达到较完美的教学目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从创立到完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是相通的。因此,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