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2-08-15刘灶长
■刘灶长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在各基础学校中逐步普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增强教学效果,已得到教育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成为可能,并已成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以及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如何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教师的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辅助应用进行探讨,并阐述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的途径。
1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难于形成的技能和难于培养的能力。对于学科教学来说,难点主要产生于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差异最大之处,也产生于教学手段不得力,从而妨碍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超越时间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用生动的动画图像、大而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结构等问题,用传统手段难以讲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功能将其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其通俗易懂。
设计直观形象的课件解决因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特点的矛盾而产生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解决用语言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的那些抽象问题。制作课件进行模拟性实验,设计模拟性课件,解决按常规方法不易完成的实验,如物质的毒性、爆炸性实验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难点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必与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 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
过去,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教师教的效率。笔者认为更为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方式。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的、研究性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生存的意义上形成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动机。这是一种真正符合学生自我需要、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的有机结合。
2.1 形成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学科知识,不仅包括教材中的,而且包括课外知识,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网络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索研究。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学科课堂教学,发挥信息多种双向传输方式的优势,建立教师、网络、学生多渠道沟通方式,形成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通过局域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缺陷,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网络教学环境下都有相应的收获,个体都得到发展。
2.2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探究性学习
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学会有选择地获取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筛选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意识。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信息,经过独立思考、人机对话,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学科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学科所需的探究能力和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科学概念和探究未知的积极态度。这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发展创新意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软件,亲手输入数据或图形,对探究性问题进行主动试验,猜想、推断、发现、探索、验证新知识,推广发展相应的结论。
3 建立学科教育资源网络
网络教育资源并不单指与各个学科直接相关的内容,或者是教育网站上的内容,而是广义的、具有教育功能的所有资源。互联网上的学科教学软件、学科课件、学科文献、多媒体等资源既可以为学生学习、自学服务,也可以供教师上课使用,为教学服务。可以建立一个学科专业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1)将上述资源进行收集、审查整理,将一些质量较高、界面友好,对教师教学及学生自学有较大利用价值的内容放到网站上,提供下载。这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根据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想要的内容,辅助教师的教学或是学生的自学过程。
2)建立在线测试系统。将试题按题型、章节、知识点、难度等进行分类,允许用户根据自己设置,为用户提供智能的试题联动查询、智能组卷、互动测控、导出试题等功能,用户测试评分完毕,系统显示整份试卷的评分情况。这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试题的使用。比如,教师在教学完某一章以后要进行单元测试,可按要求设置好后让学生在线答题,答题后可立即统计各题的得分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找出教学中的遗漏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这些问题予以设法解决,优化教学效果。
可以预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将日益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已经起步,但它的根基还不牢固,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培育、努力实践,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
[1]孙杰远,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