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商榷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34期
关键词:陈胜常理第二人称

王 鑫

对于《史记·陈涉世家》一文中“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现行的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都将其释义为“相互”。如苏教版和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对“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无相忘”给出了“不要相互忘记”的解释,又如《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及 《古代汉语字典》(张双棣、陈涛主编)等也不约而同地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解释为“相互”这一义项。此种释义方法,看似并无不妥之处,但细细斟酌后,笔者发现,事实上是存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的。笔者拙见,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翻译为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更符合《陈涉世家》节选部分乃至全文的文意,即“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应被翻译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现将理由陈述如下:

首先,翻译古文时,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被翻译的整句话内部要符合常理和逻辑。而将“苟富贵,无相忘”翻译为“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实际上是有悖于常理和逻辑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大家”富贵与否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我们大家”都富贵了;

(2)“我们大家”都没有富贵;

(3)“我们大家”之中有一部分人富贵了,有一部分人没有富贵。

但无论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不存在“我们大家”相互忘记的情况。因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由于“我们大家”都富贵了,自然就不存有忘不忘记彼此之说;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既然大家都身无长物、捉襟见肘,同样也不存有忘不忘记彼此之说了;至于第三种情况,也是最符合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翻译思维的一种情况,同样是不符合常理与逻辑的。因为按照此种翻译思维,“苟富贵,无相忘”是陈胜用来嘱咐与自己一起干活的人,富贵之后,不要忘记昔日共患难的穷朋友的。既然如此,便只存在富贵之人忘记向时穷朋友的情况,又何来向日穷朋友忘记富贵之人的说法呢?因此,忘记这一动作,在“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只可能由“我们大家”之中后来富贵的那一部分人发出,而不可能由“我们大家”一起发出。即“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字,并非“相互”之义,而应是表示偏指一方的代称(这里应为表第二人称的代词“你”或“你们”),做忘记这一动作的宾语才对。

再者,判断一句古文的翻译是否正确,不仅要看被翻译的整句话内部能否讲得通,还应将其放在其所处的语境中,观察翻译后的现代白话文能否与前后文衔接得当。“苟富贵,无相忘”一句的后一句为“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这句话,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出来就是“和陈胜一起佣耕的人,笑着对他说:‘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将其与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对“苟富贵,无相忘”的翻译结合起来便是:

陈胜:兄弟,假如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啊!

佣者:(哈哈一笑)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

上面这段对话,显然是讲不通的。原因就在于陈胜所说的“我们大家”(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到了佣者的口中,竟变为了“你”(第二人称单数形式),而这种变化,使得陈胜的嘱咐与佣者的回答南辕北辙。质言之,按照常理,听到陈胜的嘱咐后,佣者的回答应是“我们大家同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但我们都知道,关于“若”这一文言词,不要说在《史记》之中,就算纵观目前可考证的一切语言资料,我们也未曾发现其有 “我们”这一义项。如此,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译为“相互”,实际上忽略了此句话与前后文的衔接是否得当的问题。相反,将“相”字译为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你”或“你们”,则很好地实现了翻译时上下文意义的连贯性。而此时,陈胜与佣者之间的对话也就变为:

陈胜: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

佣者:(哈哈一笑)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

变化后的这段对话,不仅在常理和逻辑上能够讲得通,而且这也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刻意安排,即用佣者的无知从反面来映衬陈胜非池中之物。这不仅与紧跟上述对话其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形成呼应,而且也为下文陈胜组织和领导大泽乡起义这一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埋下了伏笔。而善用伏笔,正是司马迁创作《史记》时所表现出的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

最后,若想准确地翻译古文,除了要注意正确把握被翻译句子本身及其与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还应注意检查,翻译后的句子是否基本符合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特点。我们都知道,《史记》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成就之一便是 “对话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生动传神”。①这既是《史记》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其作者司马迁所表现出的创作特点之一。“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出自陈胜之口,而陈胜并非一般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最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陈胜和当年凭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而使“梁以此奇籍”的楚霸王一样,是一个素有大志的英雄人物。换句话说,能够让陈胜发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豪言壮语的,绝不是那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而是在他内心深处扎根已久的想要“富贵”的宏图之志。由是观之,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译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之义,更符合陈胜这一向来怀有“陈胜王”之豪情壮志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个性。而这,则又一次证实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并非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所讲的“相互”之义,而应是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即“你”或“你们”之义。

基于上述种种,笔者欲再抒拙见:“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并非“相互”之义,而是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之义。笔者亦希望大方之家在下一次编纂教材时可以做出适当调整。

注释:

①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7页。

猜你喜欢

陈胜常理第二人称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不按常理”做梦
不按常理出牌
陈胜起义
Blurring Time
“您”字小史
你和您
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