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意求深的四法——以《把心儿打开》为例突围

2012-08-15杨红兵

中学语文 2012年36期
关键词:探源心儿尘封

杨红兵

“深刻”是《江苏考试说明》发展等级的能力要求之一,作文不深刻,很难拿到发展分;作文无发展分,总分严重受影响。所谓的深刻就是要解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观点具有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作用。深刻的具体表现,要么点明原因,论述结果;要么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要么指出规律,预见发展;要么抓住关键,击中要害。

怎样做到深刻?笔者将《把心儿打开》训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纳诊断,同时与一些亮点做了一些比照、分析,最后归纳出“四招”,即沿波探源法、精雕细琢法、管中窥豹法、见微知著法。下面结合具体片断,谈谈如何掌握这“四招”。

一、沿波探源法

生一:生活学习疲惫了双眼,深觉心灵空虚,然后放下书看窗外,从油菜花的蓬勃生长、燕子筑巢上得到启发,为何不在繁忙的高三生活中寻求自己一片娱乐天地呢?

诊断:心灵的空虚与打开心儿不构成必然联系,“打开”的潜语境理解不透彻,“打开”的铺垫缺乏,有结果,无真因,读来感觉行文十分突兀,缺乏深度。

矫治:立意求深需要蓄势,从因处着力寻踪觅迹。沿波探源法,就是通过对事物发展变化原因的探究,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厘清各要素的关系,做到逻辑严谨。这里“因”即原因,包括主客观原因,重要原因、根本原因,外内因,但不管你写一种或多种原因,它都应是掣肘事物发展方向的。

回到作文题首先得交代清楚心儿尘封的原因。众所周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阳光的,他们有一颗纯洁、透明的心灵,但毋庸讳言,因生活境遇、家庭环境、交际人群的不同,有些人的心灵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有些阴影,这些阴影长期得不到阳光普照,缺乏科学疏导,久而久之被尘封、被封锁,于是自我筑起黑色城堡,把心灵置于黑暗地带。打开心儿,首先要把心儿疗伤,诊断病因,有的是利益纠葛,有的是性格的不合,有的是竞争的压力,有的是家庭原因,有的身体原因,有的是社会原因等等。

片断赏析:

哥哥,你的心儿何时才能打开?

时间永远冲不走珍珠般的回忆。永远记得小时候我妈一起在屋后的泥地上“挖坑烧菜”,你嘻嘻哈哈地笑我笨手笨脚,你调皮捣蛋地将泥浆抹在我的脸上,永远记得我们嘴含麦穗躺在金色的麦床上,看着湛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偶尔你会突然跳起来吓我,然后拉着我的手在蓝天下奔跑;还有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样子,我们一起钓龙虾的情景……太多,太多。

可是,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美丽而辛酸的一幕幕亦随之而来。

哥哥,我有多久没再见你帅气洒脱的笑容,有多久没再见你整人成功后坏坏的笑脸了?

自从你爸爸生病去世之后你便变了。那时你才16岁吧,那么美好的岁龄,可于你却是黑暗的。记得你将自己扔在黑房间里,谁都不理,我偷偷跑进去,你也不理我,我蹲在你旁边哭,你才抱着我哭。自那以后,你似乎彻底变了。你用你那曾经让我仰慕的文笔写愤世嫉俗的文章,你用叛逆的眼光冷冷地看着这世界,你紧锁心儿,把自己与外界隔绝,也拒绝他人给你的帮助。后来,你似不曾哭过,但却是真的不曾再那样明媚地笑过。哥哥,我想我能懂你竭力隐瞒,不让陌生人知道你爸爸去世时内心那脆弱的坚强;我想我能理解你冷漠背后的伤痛与挣扎。

分析:在蓄势方面,作者着力回忆与哥哥玩时的快乐时光,渲染了一份天真欢愉的童乐图。与下文哥哥丧父后禁锢内心形成对照。

在原因方面,16岁年龄失去父亲,没有了父爱,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谓山崩地裂的大事,这种惨痛的人生遭际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心灵上一记重锤,足以泯灭人所有的希望,心灵从此关闭那是毋庸置疑的。

总结:沿波探源法,不是要将原因分析得面面俱到,而是应抓住主要原因重点突破,这个原因往往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又要注意原因与命题的挂钩,即原因要透彻地诠释与回应题目的内涵。

二、精雕细琢法

生二:刘伟,中国达人秀第二届冠军,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双臂残疾的他走到现在?刘伟十几岁那年因电击而致双臂残废,失去双臂的他因此而低沉下去,消极、烦躁、不安。仿佛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被截断,黑暗之后总有黎明的一刻,过了不久他顿悟了……

诊断:该段虽然有原因交代,但是缺少双臂致残后的内心苦痛、消极、烦躁、不安的具体细节点染,心灵尘封得草率,心灵打开得鲁莽,简单地用“过了不久”一笔带过,却将重心放在打开心灵后的意义分析。一言蔽之,缺乏深度是因为只会隔靴搔痒,无法击中要害。

矫正:深刻需要雕琢,从细节着笔反复点染。精雕细琢法,就是在吃透题目内涵的基础上,捕捉能紧扣题旨的细节进行浓墨重彩地描摹。鲁迅《序言》:“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这里细节是指能凸显主题深刻的点点滴滴,如人的心理、动作、语言、肖像,自然环境的声、形、味、色的变化等。但凡能够凸显主题深刻地方都要精雕细刻、反复点染,吸引读者进入情境,产生共鸣。

片断赏析:

(姥姥死后)低低的呜咽声突然传入耳鼓,压抑甚至带着绝望,我转过身,看见奶奶靠着墙站在一个角落里,她低头对着墙,穿着白色的孝服在哭。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悲伤痛苦都难以描摹。奶奶与姥姥关系并不好,两人似乎不待见对方,很少看见她们说话,见了面也都像是冰封的雪山,脸上的寒霜不曾减去分毫,而如今,姥姥走了,奶奶却哭得这样伤心。

如果姥姥在世的时候你们彼此交流,多敞开心扉坦诚相见,现在是不是也不会这样后悔?我呢喃着,彼此间所造成的遗憾,再也无法弥补了啊!

我猛然惊醒,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愿沟通,不愿坦诚,总是让别人迁就着我……未来的几十年后,是否我也会如近日的奶奶一样,不可抑制得痛哭出声呢?不,我不要这样,我听见心里的声音在清醒地告诉我。我不要当我老了,还在后悔着当初,后悔自己没说出那句话,伸出那只手,或者迈出那小步……

把心儿打开,云遮雾挡的背后是温暖如斯的太阳。

分析:亲人间恩恩怨怨所造成心灵尘封,通过我的心理独白表现出来,两人见面时“像是冰封的雪山,脸上的寒霜不曾减去分毫”的表情描写形象生动地描摹出彼此的隔阂,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由人及己想到自己不能重蹈覆辙,要对人敞开心扉。

总结:精雕细琢法落实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找到细节描写的着力点,这个点应该是既凸显命题内涵,又能表现行文主旨和人物性格,另一方面细节描写不求全面开花,只求定点专描。

三、管中窥豹法

生三:分班时找不到班级,又不敢问他人,后来看到一人通过问人找到班级,于是自己也打开心儿,尝试着拉着一位同学问,原来把心儿打开如此简单。

诊断:如此简单设计“打开”,源于题目理解的肤浅,思维的浅表,打开应该是一个被尘土盖满的心灵,换句话说这颗心灵弥漫着阴霾,或如山般隔阂,或坚冰似封闭。岂是“敢不敢向人打听”这么简单的。缺乏深刻的原因在于有现象,无本质。

矫正:深刻需要策划,从大处落脚折射深意,这里大处即可涉及社会热点,政治局势,经济环境,也可触及道德层面,呼唤人性中的真、善、美,鞭挞人性中的假、恶、丑。

一考生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被枷锁,巧遇琵琶女,几曲琵琶曲打开尘封的心儿,自勉继续走下去。一曲琵琶曲,唤醒一个伟大抱负,以小见大,以实衬虚,一曲琵琶曲,化作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治国平天下的心儿。

总结:管中窥豹法,惯用手法是以小见大,以实衬虚,当小处筑底坚实,蓄势充沛,大处不点自明,大处也无需明点,在字里行间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见微知著法

生四:援用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事例,心儿为知音到来而打开,心儿为知音的失去而关闭。

诊断:事例还算符合题意,但如果逆向思考,是不是子期不再,伯牙就必须毁琴。如果不毁琴,这世上岂不是有更多的子期,毁琴式关上心门,难道不会导致艺术的流失?最终错过更多知音?立意之所以缺乏深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传统认识的束缚,另一方面不善于逆向思维,全面看问题,有远见地谋策略,属于有短视,无远见。

矫治:深刻需要预见,高瞻远瞩,方能落脚远处。见微知著法的前提是全面、深刻认识矛盾根源、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对其发展态势做出科学判断。落脚远处并非虚指,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实实在在、有根有底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前瞻性的思维成果。

一考生审视黛玉凄惨一生,入情入理,寄人篱下,步步惊心,自闭内心,锁定心灵,断送性命。由此联想到被琐事牵绊的我们,如果不铭记教训,依然尘封心儿,那么最终不也是一个个现实版的“林妹妹”?

总结:见微知著法说白了就是预见性,要有对社会现象感知敏锐性、对事物规律洞察力、对矛盾判断的前瞻性,最终能收获石破天惊的效果。

言而总之,“深刻”既是作文高分的“筹码”,也是思想成熟的“注脚”。如果我们领悟命题意图、吃透题目的内涵,找准立意的发力点,掌握了沿波探源、精雕细琢、管中窥豹、见微知著的写作技巧,我们就能渐入深刻的佳境。

猜你喜欢

探源心儿尘封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尘封往事
我的心儿怦怦跳
心儿怦怦跳
我的心儿怦怦跳
剖析错解 寻根探源
根宫佛国寻根探源
尘封
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
贾人渡河
寻根探源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