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雪,美哉!壮哉!——《雪》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
关键词:朔方精魂雪景

何 涛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联想,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雪吗?南方少雪,偶有下雪,就会引得大家欣喜若狂。还记得那年冬天,下了晚自习,空中飘起了雪花,在昏黄的路灯下,任由雪花飘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那是多么惬意!再看看同学们,张开双臂,迎接着、拥抱着雪花的到来,她们欢呼、她们雀跃,这是雪花带给大家的快乐!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二)走近雪、品味雪景

1.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平时读一篇陌生的文章,你会怎样读?老师喜欢这样读:先要明确文章写了什么。一篇文章写了什么呢?我并不急于阅读,而是从题目入手,先猜猜文章可能写了什么,再读课文。那么同学们从这题目中猜到了文章可能写什么吗?(雪)那么你能根据这个题目提出什么问题吗?(作者写了哪儿的雪,为什么写雪,怎样写雪,写了雪的什么特点等等)(副板书: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

2.下面我们将一起进入雪的学习,解决以上问题。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和同学们根据题目猜的课文主要内容大同小异啊。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

3.同学们,这两幅雪景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哪幅图画?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找关键词在书中勾画江南雪的特点。

①滋润美艳。在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江南雪的滋润美艳?生答,然后师读此句,生闭目想象,你脑子里面有些什么画面?(师也可提醒学生抓重点词即表示颜色的词带领大家想象。)同学们,这句写雪景美吗?美在何处?

②“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句你理解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青春让你感受到什么?(活力)那为什么用隐约着?一自然段除了对江南雪景中植物的描写,还写了什么?蝴蝶、蜜蜂真的有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种写法叫什么?此段有对雪中植物的描写,也有想象,这种写法叫什么?

在对江南的雪景描写中,作者写得这样的美,我们该怎样来读此段?生读一自然段。

③二自然段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在孩子们堆雪人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孩子们玩得开心;写景是静态描写,而写人是动态描写。)

④雪人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呢?找到三自然段写他这一命运的关键词,这让我们感受到江南雪的什么特点?

5.这就是这幅江南雪景图,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的雪景图。这样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江南雪景图美吗?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优美、柔美)

6.下面我们一起来品一品朔方的雪。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朔方雪有什么特点。

7.老师把这些词句整合了一下,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从朗读中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感受到的朔方雪的特点。(课件展示)

(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男)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

(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升腾!闪烁……

(女)在无边的旷野上。

(男)在凛冽的天宇下。

(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

(合)是雨的精魂!

(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8.同学们,从朗读中你感受到朔方雪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雪美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壮美)

9.你能用“——写的是——”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吗?例如:“永远、也不”反复强调,写的是朔方飞雪刚劲顽强的性格。

10.重点理解最后一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句子要联系上下文,不能孤立的理解。看看文章还有哪里写到了雨?(生回答)第一句。南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师启发)言下之意是什么?(生回答)北国的雨变成了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师启发)同学们,冰冷的、坚硬的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是冰冷的、坚硬的。(生回答)钢铁等金属。(师启发)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这里北国的雪花冰冷、坚硬,也就是说北国的雪花具有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所以作者称它是什么?(生回答)雨的精魂,也是死掉的雨。(师启发)意思是说北方的雪具有不屈的精神。雨的精魂还与什么联系在一起的(生回答)死亡,也就是完全的献身,这就是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是置死地而后生的坚韧,如凤凰涅槃后的重生。

小结方法: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难点句子的?(学生讨论后归纳出以下方法)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尤其是联系照应句进行理解。

方法二:联想法,由抽象到具象的联想,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象以及我们的感受联系起来。

方法三:善于追问,要从表面的字句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这样会把我们的思考从平面引向深入。

(三)走进雪,知人论事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景物描写往往表现了人的心情。鲁迅是1925年写这篇文章的。当时,虽然国共统一,但五四运动进入了低潮,鲁迅生活的北方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反动势力猖獗。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写朔方的雪,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思呢?这种写法叫什么呢?同学们,作者写这两幅雪景图,他的情感更倾向赞美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这朔方的雪就是鲁迅自身的精神写照,象征了一种刚强的、无畏的精神。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其实,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自题小像》中他写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那作者写江南的雪如此柔美又表现了他内心的什么愿望呢?(渴望美好生活)

小结:顽强抗争、无所畏惧这不仅仅是雪的形象,还带着浓厚的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形象,所以《雪》这篇文章,既是写雪,也是写一种精神,写人,写自己,我们的民族正是有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依然不放弃追求光明,在严酷的环境里倔强抗争,这样的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雪》,知道了怎么去读书。读书前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前两个方面是对我们阅读的要求,后一个方面是对我们写作的要求,也就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读和写,而学习作者怎么写是我们提高写作的方法之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吗?鲁迅的作品内涵极为丰富,说实话,老师也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明白。比如说:课文主要写雪,为什么开头写到雨,有的资料说写雨是为了突出雪,如果这样,结尾又回到雨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照应?再比如说写朔方的雪“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又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因为牛顿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下落的问题才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的人。

(五)作业

仿照《雪》,用自然界中一事物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百字左右的小文。

教学反思

1.全文的教学构思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框架进行,思路明析,是阅读的范本,也是写作的范本。

2.用诗的形式,通过朗读解读朔方的雪,既把握了朔方雪的特点,也体会到了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3.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突出,最后一段重点段落的理解有很好的突破,学生在教师逐步深入的启发下,既轻松地理解了难点句,较好把握了文章主题,又学习到了理解难点语句的方法。

4.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习的最大收获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会提出问题,很好地引领学生善于带着问题进课堂,善于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出课堂。

5.由于整堂课内容多,时间紧,有些能力的训练还没能够落到实处。比如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训练。

猜你喜欢

朔方精魂雪景
安阳好
新诗“精魂”的追寻
——穆旦与鲁迅的诗学比较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记传奇》手稿
赵雁君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雪景山水图》
“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符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