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词之和谐美初探

2012-08-15郑晶玮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言志词作首词

郑晶玮

和谐美,是多样统一的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不是和谐的,文学艺术作品也不例外。作为北宋著名大文学家的苏轼,他的词作不仅以其内容和风格独创流派,而且也集中地体现了和谐之美。

一、“诗”与“词”相容——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诗是言志抒情的,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词本是和乐歌唱的,先有曲调,再按曲调填写歌辞。文人填词跟文人写诗不同,诗是抒写“己之怀抱”,词则是为和乐而填,以供歌女演唱,两者的创作目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早期文人词的题材范围狭窄,其内容多是写美女、爱情的。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词应该也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上说,词突破创作目的(和乐)和创作内容(艳科)的局限,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很可惜,苏轼之前,没有人能够做到。客观地说少数词人的一些词作如李煜所写的故国哀思、范仲淹所写的塞上风光、柳永所写的都市繁华,对多数词人们所拘守的狭窄范围有所冲击,却不可能改变其总的倾向。直到苏轼“以诗为词”,才彻底地突破了这种局限。

苏轼一反词为“艳科”、“情语”的传统,将诸如人生感慨、仕途坎坷、咏古伤今、交游聚散、自然景物、农村生活等被认为不适于入词的内容,全都写入词中。比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去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连打猎这样的题材都写进了词,前所未有。而且,这首词是典型的“言志之作”,词中用“孙郎射虎”和“冯唐持节”之典是为显示自己的勇武胆壮和有所作为。

现在读这首词,我们看到的是慷慨激昂的志士形象,感受到的是词人的报国豪情。这种形象和豪情与词中长短句相间所形成的语势的缓转急促和平仄韵律所形成的抑扬顿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的内容”与“词的形式”有机统一,给人以既昂扬振奋又自然宛转的美感。

二、豪放与婉约相济——风格的和谐

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与此相应,表现手段也必然更加丰富。尤其是那些寄托自己的家国之感、咏古伤今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内容绝非缠绵悱恻之情、旖旎温柔之语所能抒写,这就直接带来了词的语言风格、抒情特点、词的境界的变化,进而促成了苏词的豪放风格。苏词之豪放,历代词人、词论家多有评述:“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谬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宋·胡寅《题酒边词》)“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这些,都道出了苏词的豪放雄壮之美。

虽然豪放是苏词风格上的主要特征,但苏轼并没有排斥婉约,而且苏轼创作了不少婉约绮丽、细腻温柔的词作。比如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疏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为悼亡妻所写。上阙开头从时间的长久上写思量之深,接着通过空间距离的遥远烘托出凄凉冷寂的境界。然后用假设将浓烈的情感推向高峰,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仕途失意、饱经沧桑的伤感和悲凉。下阙先将笔触转向梦乡,接着写梦中相逢、惊喜万分。但这种惊喜又被另一种复杂的情感所代替,相顾无语,说不清的离愁别绪、道不完的无穷思量,全都化成千行热泪。最后从梦乡回到现实,设想往后年年只有空忆着明月孤坟,短松荒岗,词境更为凄婉沉郁。

此词以虚实相衬之法,抒写自己真挚浓烈而又多变的思念亡妻之情,给人以曲折跌宕、委曲婉转的审美感受。

苏词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即一首整体风格为豪放的词,也可见相对婉约之笔。比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以无比雄健的笔力描绘奔腾不息的大江与浩瀚的历史长河,又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创造出相对舒缓而平坦的境界;在淋漓酣畅地描绘赤壁的雄奇景象后,又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勾勒出周瑜这位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这便是豪放中见婉约的一例。

苏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决定了他词风的多样性。豪放与婉约并存,刚柔相济,体现出壮美与优美的和谐统一。

三、情、志、理相生,人、景、物相衬——境界的和谐

苏词意蕴丰厚,一些词作往往将抒情言志融为一体,并且寓哲理于其中,情中有志,情中蕴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广为人知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词借中秋之夜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呈现出词人欲求得超脱而终又回归的心路历程。

在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词人面对天宫寒冷、人间寂寞的苦闷之情,读到了词人与天地造物同一、超越自我之志,读到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自然人事之理。而且,词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将这些融为一体,使其展示的形象更为广阔深刻。

苏词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相互映衬。《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写农村生活的一首词: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余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此词短短六句,却形象丰富:有缤纷的落英,迷人的枣林,古老的柳树,繁忙的劳动场景;有蜿蜒绵长的小道,当空高照的烈日;有粗布褴衫的老汉,酒困思茶的词人。而且,人在枣林里,人在古柳下,人在热闹的劳动场景中。人因景而呼之欲出,景因人而富有生机。人物、景物相互映衬,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清新自然、饶有情趣的乡村初夏图,画面十分和谐优美。

猜你喜欢

言志词作首词
言志为本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神回复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诗词曲五首》(选二)阅读理解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