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谈“蜀道难”——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2-08-15山东省华侨中学姜健健
山东省华侨中学 姜健健
巧谈“蜀道难”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华侨中学 姜健健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农村高中教学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农村英语教学 师资力量 教学设备 素质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英语素质的低下,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善等因素。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成果不是很理想,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一、大纲定位太高,农村老师难以实现此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这样的目标从现实意义方面来说对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要求是定得太高了。首先: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着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够,改“行”教英语的人多等问题。很多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英语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同时受学校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等因素制约,他们在教学时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迎考的方面。这些老师认为,他们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单词和语法知识就可以,只要他们在考试和做作业时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就行了。其次:农村高中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英语教学中需要的一些常规设备都没有,例如:语言教学机。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了。这样简陋的教学设备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重点应放在口语交流上,而不是语法形式上。然而,在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的条件下,让学生通过完成交际任务学习语言只是一种片面、乐观的设想。学生在所学的英语知识点在他们的生活中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农村学生只能在课堂里开展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运用英语的真实环境,不可能在生活中用所学英语做事。因此,我国农村英语教学只能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笔试形式为主,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要想真正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大纲要求是“难于上青天”。
二、教学模式仍为旧模式,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方法还保持着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抄、默、背的传统填鸭式。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包括口语在内),即使在练习时,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把重点放在练笔上,让学生做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把课堂上的时间过多地留给学生,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不完全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们训练的空间,教师虽然对课文的知识讲得非常详细,但是繁杂的语法知识点总是让学生抱怨记不住,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教学中,大部分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而得出来,却全部由教师直接传授了,长期下去,学生的口语系统就退化了,各种能力被固定,被淡化。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思想,转变角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创新能力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真正主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从“想学”到“乐学”。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这些学生都是从农村初级中学升入高中阶段的,不少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大部分学生对音标仍一窍不通,再加上高中英语单词量的增加,单词识记难度增大,所以大部分学生便不愿学习英语了,疏远了英语老师。 刚上高中时,部分学生都对英语抱有很大的兴趣,能按老师要求每天朗读、背诵,这种情况一般可以持续到高一上学期末。可是英语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范围的扩大,难度的加深,两极分化的局面慢慢出现了。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好问的学习态度,下课后不愿向老师或学生请教,所以那些不懂的地方日积月累,对英语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如此恶情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的情绪。
四、结束语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要想取得更大的成效,除了要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之外,还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引起农村学生及教师对英语学习的重视。
[1]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实用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