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瘀致衰论
2012-08-15黄福发黄福忠
黄福发 黄 毅 黄 俊 黄福忠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荣县643100;四川省荣县中医院,荣县643100)
中医传统理论对衰老的认识是脏腑虚损致衰,尤其是脾肾虚损,过去常用健脾补肾的方法来延缓衰老。近年,随着对衰老机理的探索,不少学者提出了“血瘀致衰”的理论,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不仅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病,还用它来延缓衰老,而且收效颇佳,故值得深入研讨。
1 血瘀致衰的原因
1.1 气滞血瘀致衰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肢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气母,气为血帅”,血液的运行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气血流畅为脏腑、肢体以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当人体突然或长期受到情志因素刺激时,影响气血运行,首先会引起气滞,使气血失调,经络受阻,瘀血停滞,继而出现血瘀,瘀血停滞日久,又必然导致正气虚衰,故出现因瘀致虚(衰)。
1.2 气虚血瘀致衰 由于素体虚损或随着年龄增长,由瘀血而导致气血运行涩滞和衰减日趋严重,气血的虚衰和瘀滞使脏腑、肢体得不到正常濡养,又出现脏腑虚损,气血亏耗,致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虚血瘀致衰,而发生多种老年病,如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糖尿病等。
1.3 肾虚血瘀致衰 肾虚血瘀是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肾至藏精”,肾精乃人体生命之基本物质,肾中阴阳相济,阴精充沛,温煦有源,推动脏腑功能。随着人生、长、壮、老消耗精气,必然出现肾虚之证。肾精不足可致精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推动脏气;精不化血可致阴亏血少,使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可出现气血失调,致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至血瘀。因此肾虚常兼有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影响了气血运行、津液输布和五脏调和,加重了各脏腑的功能失调。当脏腑功能受损,化源不足,失去濡养,致肾精日益虚损。如此肾虚导致血瘀、血瘀加重肾虚,形成恶性循环。
1.4 脾肾两虚血瘀致衰 “肾主先天,脾主后天。”脾胃虚弱可使先天肾精失于供养,导致肾虚,然而虚久必瘀,因为肾阳不足,阳虚生寒,寒凝可致瘀;脾胃虚损,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行血无力可以致瘀;阴虚血少,脉道枯涩也可致瘀。瘀可进一步加重虚,虚是因,因虚致瘀,瘀又可进一步加重虚衰,因果交替,促进衰老。
2 老年虚瘀并见的临床表现
据临证所见,老年期可出现明显“虚”的症状如头晕,容易疲倦,心悸气短,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发脱齿摇,性欲减退,健忘,耳鸣失聪,流泪多涕,尿余沥难尽,夜尿频数,尿急,脉细无力等,以及明显的“瘀血”症状,如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出现,巩膜混浊,舌质瘀暗或瘀点,舌下脉络粗长扭曲,脉涩或沉弦、或结代等。随着年龄增大,虚症、瘀血症不断加剧,且容易发生老年病,如中风、胸痺、真心痛、肺胀、癃闭、痴呆等。这些都是瘀血深化的表现,也是加速衰老和死亡的原因。
3 血瘀致衰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室检测 除了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合成,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紊乱表现外,还表现在:①微循环异常。健康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异型管袢显著增多,血管张力明显减弱,乳头下静脉丛明显增高,血液偏暗,血流缓慢,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增多。而虚证患病老人微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光镜下观察到老龄动物的主要脏器有明显微循环障碍,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代谢产物一脂褐沉积以及细胞间瘀血等病理改变。②血液流变学异常。老年人血细胞数量减少,有生理性贫血。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增高,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造成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也明显增高,主要表现为球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缓慢、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改变。有研究表明,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异常和青紫舌程度与增龄有明显相关性。
3.2 实验研究 根据“血瘀致衰”的理论,用活血化瘀的单味药或复方治病或养生,对却病延年确有其效。为探索其机理进行了不少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自由基的影响;②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的影响;③对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等的影响。
4 活血化瘀法在延缓衰老中的运用
《素问·汤液醪醴》记载:“去宛陈莝”一词,沈祖繇说:此句当作“去宛莝陈”。去、莝相对为文。去宛谓去血之瘀结。
4.1 益气化瘀 根据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认为要延缓衰老就需解除各脏器的瘀血现象,使其不断得到气血滋养,纠正脏腑虚衰,使气血由不平衡状态转向新的平衡,以保持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治疗上益气化瘀使气能行血,气盛则血流以冀达到气足血活、气通血流、祛病延年的目的。有的学者用益气化瘀的“衡法Ⅱ号”(黄芪、当归、川芎等)进行了延缓衰老的研究,表明:①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压和睡眠,振作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增加食欲,对减轻胸闷、心悸等症状尤为明显;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粘度,改善微血流流态,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脏器的良好血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和 E玫瑰花环形成,增强抗病能力;④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提高血浆蛋白;⑤保持脏器的正常组织结构,有效地维持正常生殖器官功能和生育能力;⑥加速细胞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特别是脂褐素的排出,促进老年斑的消退,减少色素沉着。这些生理生化组织免疫等衰老指标的改善,显示了益气化瘀法在抗衰老方面的前景是大有可为的。有的学者用益气养阴活血“寿星宝”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老人记忆力及动作反应能力,能延长动物寿命,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脑局部组织血流量,改善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及机体激素代谢等多种功效。益气养阴活血法可提高各个环节延缓衰老的发生发展。自拟黄芪保心散(丸)由西洋参、黄芪、丹参、三七、菌灵芝、山楂、制何首乌等药配制而成,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的效果。
4.2 补肾化瘀 依据衰老的本质是“肾虚血瘀”,提出从“补肾化瘀”去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心病血管疾病。认为通过补肾化瘀,保证了元阴元阳化源不绝,血脉经络畅通无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能得到精气的滋养、温煦,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延缓了机体的衰老。肾阴虚者用左归饮合丹参饮加减;肾阳虚者用右归饮合丹参饮加减,以补肾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改善率均优于单用活血化瘀法,同时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或尿余沥难尽等肾虚症状得到改善。自拟首杞丹楂饮(制何首乌、枸杞子、丹参、生山楂、熟地黄、山药、茯苓、枣皮、黄精、玉竹、草决明、川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能明显改善头痛、头昏、耳鸣等症征,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记忆力,增加脑供血,降低血脂等作用。
4.3 补肾健脾化瘀 依据“脾肾虚挟瘀致衰”的理论,提出“补肾健脾化瘀”延缓衰老的法则,并拟定“康寿饮”。观察发现:能延长老鼠寿命1/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增强老年老鼠脾淋巴细胞DNA抗自然损伤能力,调整免疫促进白细胞介毒—2(IL—2)产生;使老年老鼠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促使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堆积而造成的机体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综合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并认为补肾健脾化瘀较单纯补肾健脾更佳。
5 活血化瘀治疗与衰老有关的老年病
5.1 高脂血症 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后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以至加速衰老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辨证多为“正虚血瘀”或“正虚,浊阻中焦”。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方剂如大黄庶虫丸、血府逐瘀汤等,使“虚实夹杂”症状得到改善,脂代谢紊乱也得到平衡,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人用单味活血化瘀药如大黄、水蛭、山楂、丹参等治疗高脂血症,也获得同样结果。在服用水蛭后发现,血脂降低的同时,前列腺环素显著升高,血栓素A2明显降低,说明对调节循环血浆中前列腺环素和血栓素A2之间的相对平衡、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5.2 高粘血症 老年血瘀患者存在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的高粘滞血症。用活血化瘀方剂改善血瘀症状的同时,降低了血液粘滞度,加快了血液流速,改善了微循环紊乱,增加了脏器组织的供氧。
5.3 其他常见病 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中风、前列腺肥大等的报道很多,有单用活血化瘀法,也有用益气活血、补肾活血、健脾补肾活血等法进行治疗,均获得较好疗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瘀体质得到调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老年多发症、常见症,延缓衰老中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