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例心血管急症院前护理回顾
2012-08-15谭巧
谭 巧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黔西551500)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发病现场和转院途中的救护以及在部分条件较差的院内急诊室的初步救治。内科急症中以心血管急症的院前处理最为棘手,早期救治是否得当将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大影响。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以来收治的142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对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的心血管急症患者 142例,均经《实用内科学》标准确诊[1]。其中男58例,女66例;年龄42~78 岁,平均 66.7岁。其中冠心病并发心绞痛 56例,急性左心衰28例,心肌梗死25例,心房颤动21例,心律失常9例,心脏性猝死3例。
1.2 方法 接到急救请求后,立即赶赴现场,在路上需与家属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情况及患者病史,要求家属给予配合。携带常用急救设备。根据患者的情况选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持续吸氧,给予心肺复苏,心律失常严重者给予高浓度吸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尽快护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进行检查与救治。观察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平均救治时间及预后情况。
2 结果
发病后平均21.6min就诊,经过现场抢救,进行了及时、正确的处理,为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死亡2例,成功率达98.4%。
3 讨论
研究表明,危重病人只有不到 10%的患者死于原发病,而其他患者死亡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导致合并症加重而死亡[2]。对于心脑血管急症患者来说,院前抢救的水平与效果关系到患者的安全,最初的正确救治,往往能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并为转院进一步赢得时间,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1 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训练 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必须有娴熟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则可以捕捉到急救的最佳时机。如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特殊性,极易漏诊、误诊。所以,平时要注意培养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及抢救技术,认真学习常见急症的治疗指南和诊疗规范;与此同时,加强急救训练和实践,增强临床实践技能。
3.2 掌握转院时机 心脑血管急症患者经现场抢救后均需要转院进一步治疗。一般来说如果梗死面积不大,无并发症,应尽快转院;如病情不稳定,需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转院时,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急救器材、药品等,进行院前抢救,完善救护车的设备非常必要,如配备氧气、心电图、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各种抢救药品等[3];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搬动时动作要轻,行车要稳。由于我们抢救工作组织周密,严格把握转院指征,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均无死亡。
3.3 心脏性猝死的处理 在处理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时,也要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并做好救治准备,识别猝死高危患者的危险信号,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发生猝死时,应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机械通气、气道开放、稳定呼吸循环、除颤、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根据具体的病情应用各种复苏药物,支持器官功能的恢复包括脑复苏及病因处理等综合措施。总之发生心脏性猝死,也不能过早放弃抢救。
3.4 中医药疗法在院前护理中的作用 中医学在对心血管急症的处理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如心源性休克,中医学认为此属“厥证”范畴,其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气阴两虚和亡阳,故治疗以益气养阴或回阳救逆、固脱为法。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在扩容补液,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的基础上,根据结果配合针刺疗法(素醪、内关、涌泉、水沟、足三里、十宣、百会、合谷等),用中等强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经较多病例观察,对于短期稳定病情远期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4 讨论
总之,经过多年的院前急救,通过院前心电监护观察心脏的情况,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性质做出及时的诊断,快速诊断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对于减少院前时间相当重要;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使患者在院外就得到基本生命支持;同时可以使医生对患者有针对性快速转运,避免转运时的盲目性;在转运途中就可由医生与即将转运的科室相联系,使相应的科室提前做好准备,让相应的科室提前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安排好床位,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使院内外抢救工作互相衔接,达到有效救治患者的目的。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下册)[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2-1522.
[2]孙义萍,倪爱民,钱国薇.论院前急救中急救医疗功能的充分发挥[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518.
[3]周儒识.56例院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