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2012-08-15李春萍姜自凤
李春萍 姜自凤
(吉林省白山市妇幼保健院,白山1343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往往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目前本病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预防和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以上因素可共存或相互影响,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1 临床资料
2006~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产后出血达到 500ml以上产妇共3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的42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子宫收缩乏力29例,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损伤3例。其中治愈34例,死亡1例。
2 抢救护理
迅速组织强有力的抢救队伍,立即各就各位,在负责人的指挥下,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尽量使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吸氧,使机体缺氧得到改善。吸氧时要密切观察产妇吸氧效果,如面色、口唇、指甲等是否红润,呼吸是否顺畅。
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可用手有节律、均匀地按摩子宫底,将宫腔内的瘀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协助医生刮宫、修补软产道等,抢救的同时查明出血原因,要做好各种检查、采血、配血以及相关的术前准备。
稳定产妇情绪,注意保暖。患者取平卧位,出现休克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排空膀胱,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查看接血器或会阴垫,了解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急性出血停止后,仍要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病人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便配合医生进行诊治。
心理护理:绝大部分产妇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护理工作的同时耐心安慰产妇,使其消除顾虑,注意安静、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适当地告诉产妇和家属有关的病情、出血的原因、采取的有效措施等有效信息,如目前出血已控制,正在纠正贫血等以消除产妇的顾虑,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鼓励家属陪伴,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以增加患者安全感和信心。
3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3.1 产前监测 产前检查时要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3.2 产时观察
3.2.1 第一产程 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时检查,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的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3.2.2 第二产程 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臀下放接血器,利于收集出血。
3.2.3 第三产程 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和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嘱台下护士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
3.3 产后监测 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至少2小时,如2小时产后出血量超过 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面色、神智、阴道出血情况,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后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4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迅速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抢救队伍,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以上人流史,子宫肌瘤史,高血压、贫血、血液病等病史;妊娠期间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骨盆和胎位异常等;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胎盘滞留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是抢救产后出血的重要一环。要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子宫腔或阴道内贮留,以后再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或有凝血块,在短时间内大量血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症,小量持续不断的出出血,当出血量达到机体不能代偿时,会出现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因此对小流量持续出血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