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2-08-15刘以东
洪 海 吴 尚 刘以东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南京210012)
自2007年2月起使用骶管注射疗法联合中药腰痹通胶囊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共搜集380名患者,男210例,女17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所有患者经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在L3/4有92例,L4/5有110例,L4/5+L5/S1有178例。直腿抬高试验小于30°者70例;30°~60°者120例。一侧下肢坐骨神经痛,行走不便,翻身较困难132例,占34.8%;反复发作性下腰部疼痛或伴下肢放射性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216例,占56.8%;明显腰腿疼痛,自理能力困难、痛苦,急性发作表现者32例,占8.4%;X光拍片检查合并有腰椎骨质增生287例,占75.5%;经腰椎CT检查与MRI检查有硬脊膜囊受压表现256例,占67.3%。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症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据按,轻者仰俯不便,重者因痛剧不能转侧,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1.3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高约 15cm,局部消毒后,用9号穿刺针在骶三角中点先注射局麻药再作骶管穿刺,将药液滴入骶管腔内,60~90分钟滴完,药液配置:生理盐水200ml加入维生素B120.05g、维生素B60.1g、维生素B10.1g、复方当归4ml、2%利多卡因 0.1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同时口服腰痹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30d为1个疗程。
1.3 药物反应及并发症 该方法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数患者治疗过程中,稍感头晕、胸闷、减慢滴速观察,症状加重者停止滴液可恢复。部分患者感觉有腰骶部胀痛,减慢滴速,无反应即可继续滴注。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临床控制: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②临床显效:症状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③临床进步: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④临床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2 结果
全组患者临床控制124例(占32.6%),临床显效182例(占47.9%),临床进步72例(占19.0%),临床无效2例(占0.5%)。极少患者有头晕、心慌、乏力等现象,经对症治疗均可恢复正常。极大多数患者在滴注完后既感腰部及下肢轻松,原有的感觉及功能障碍减弱或消失。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中老年,男女比例接近,临床就诊率较低,部分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疼痛的原因是①由于损伤的组织释放组织胺引起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引起免疫性炎症。③机械性压迫导至神经根水肿。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的症状。骶管从解剖上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与腰硬膜外腔相通,内有丰富的静脉丛,髓核通常从后纵韧带方突入硬膜外腔,骶管注射能使药物直接进入突出的髓核和渗透到神经根周围达到消炎、镇痛、松解粘连和营养神经的目的。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腰痹通胶囊由三七、川芎、独活、延胡索、白芍、牛膝、狗脊、熟大黄中药材组成,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治疗后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骶管疗法联合中药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疗效较好,可广泛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