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校翻译教学探究

2012-08-15黑龙江王博宋秀芝

职业技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黑龙江 王博 宋秀芝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校翻译教学探究

黑龙江 王博 宋秀芝

建构主义理论为当前的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分析了当前翻译教学的现状,并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模式

作为一项综合技能,翻译能力一直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必要标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翻译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表述,即“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可见,搞好翻译教学,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成为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教学过程的主体,是翻译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独创性与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成为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发展历史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圣西门、孔德及马克思。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齐美尔和韦伯又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发展。到20世纪时已有如米德的符号互动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等诸多流派,都属于建构主义的理论范畴。(吕俊,2007:12)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恩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之所以在翻译研究和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是因为翻译是人们用语言对生活世界的社会现实的重新建构过程,是社会、文化和个人的一种互动性的共同建构。此外,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特点也很适合我们用来反思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和建立新的译学知识体系。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出翻译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具备主动建构语言知识的能力,同时依然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核心人物,不能再“一言堂”,不再是所谓的“权威”,也不再给出“标准答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求合理的翻译方法,真正地理解翻译内容与方法的内在联系,达到翻译技能的突破,增强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此时教师与学习者不再是“上级”与“下级”的从属关系,而是知识建构的共同追寻者。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形式,广泛收集时效性强,实用性突出且具代表性的文章等作为翻译选材(如纽约时报、CNN新闻网、中国日报英语版、译言网等),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得到必要的训练,增强翻译实践能力。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师角色及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由“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平等的”引导者

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化身,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要听教师的讲解似乎就足够了,无需太多的参与。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才是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就十分必要了。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权威”转变为学生的辅导者或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激励学生采取多种角度和多重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创造性的教学宗旨也相吻合。教师可选取如商务谈判策划、宣传文案、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发言稿等实用性很强的内容,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探索的教学活动中来,成为翻译教学的“核心人物”。在必要的情境下,还可以让学生们充当教师的角色,来分享自己的翻译心得,并请其他学习者参与点评,形成一种合作互动机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思考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要组织学生建立协商意识,通过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探讨,并在探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形成独立的思考意识。使学生们对于问题本身的挖掘和理解更加透彻,使协商向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具有其独特性的指导意义。它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重视探究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发挥协商合作的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协作的建立,会话的组织及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对于翻译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透彻。也为教师实施主体性教育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揭示了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表现的内在机制。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翻译》[J].北京,2003(2):48-50.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吕俊.吕俊翻译学选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吕俊.结构,解构,建构—我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翻译》[J],北京,2001(6).

【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22159。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王博,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宋秀芝,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