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2012-08-15田野
文 /田野
职业道德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文 /田野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有的学校只重视宽泛、一般的道德教育,而忽视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只是注意到在德育课程结构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忽视实施途径;有的学校只停留在实施了职业道德教育,而忽视效果。因此,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中职学校普遍注重对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德育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思想上不重视,当然也就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
择业观等令人忧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在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几乎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求职者对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
在敬业精神方面,当代中职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中职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好则继续干下去,待遇不好则等待机会另谋高就,缺乏一种基本的敬业精神。
缺乏好教材
近几年,不少中职学校已陆续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尽管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没有合适的针对本校特点的教材。这反映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更多地停留在感性的层面,缺乏理论的研究。这种内容体系的零散乃至欠缺,是困扰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和加强的重要问题。
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还体现为只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目前有不少学生虽然知道一些道德现象是错误的,也明确表示不满,但是在行动上,在涉及具体问题时,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可以放弃自身的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种“知”与“行”的严重失调,与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方式和方法较呆板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德育课教师的课堂灌输,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很难产生共鸣。
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职业道德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学生课堂睡觉、教师讲课依旧的现象;由于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总感觉到教师在压着自己,缺乏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也不能充分参与,时时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状况与加强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教师队伍构成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兼任教师比重大,非专业的“半路出家”者居多。二是相比其他学科来说职业道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参加企业实践机会少。三是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四是大部分教师尚未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授课的比例很小。五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此外,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需要学校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成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是职业道德的垂范者。因此,如何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田野,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