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2012-08-15李艳松
李艳松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南京 211170)
0 引 言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中的实训课程教学又是高职教育中的核心[1]。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由此派生的国际航运需求也随之上涨,而其中对航运人才的需求则是最核心的内容。作为高职海事院校培养出的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的毕业生应该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受中国高校 “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才能慢慢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上述现象,重点对国际航运管理实训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1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这种实践技能只有通过相关配套的专业训练才能得以实现。《国际航运管理实训》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训课程,是培养国际航运管理相关岗位的必修课程。
目前的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主要是借助于系部购买的两套教学软件:船代实训软件和货代实训软件展开教学工作。《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目前的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给案例上机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讲评并给予总结,并以提问方式让学生讲述相关作业流程。考核环节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情况、课堂提问、实训报告等综合给出成绩。学生上机操作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将相应信息填入系统,按照步骤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目前教学中使用的两套软件是软件公司通过对当地相关航运企业、港口等单位的调研自己开发的,与航运企业、港口等单位在日常运作中实际使用的软件尚存在较大区别。由上述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只是局限于船代与货代操作,然而根据调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面向江苏省及其南部沿海城市的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船代公司和货代公司[2]。由此可见,目前的教学现状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相去甚远的,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也是不相吻合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结合系部现有教学条件提出可行建议。
2 毕业生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
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江苏省及其南部沿海城市的航运企业、港口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和贸易公司等。根据对相关企业的一线岗位的调查以及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统计,该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
(1)航运企业的船舶调度员、生产管理员、统计分析员、业务员、计划员、商务审核、单证操作等;
(2)港口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工班组长、调度员、理货员、仓管员、业务员等;
(3)国际货代与船舶代理公司的揽货、报关、单证操作、外勤、内勤等;
(4)外贸公司的单证操作员、报关员、业务员等;
(5)其他相关企业的业务员、操作员等。
3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改革建议
由上述主要就业岗位可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应该是培养掌握现代港口、航运、货代、船代及外贸运输等企业业务操作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港口、航运、货代、船代和外贸运输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港口与航运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完善,以达到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目的。
3.1 依据现有条件,拓展课程内容
鉴于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面向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船代公司和货代公司等情况,可将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做进一步完善。根据学院目前实际教学条件,结合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可设置以下综合实训环节教学内容:
(1)航运市场分析:学生上航运相关网站查询资料,结合教师所给定的任务,利用所学航运市场相关理论,分析当前的国际及中国航运市场行情,并对航运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找出航运业各方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航运企业实地参观:到航运企业参观,了解现代航运企业内部设置的主要部门及其业务内容和流程,从感性上了解自己毕业后可能面临的工作内容与环境。
(3)实体船舶参观:到学院实训基地认知船舶的各个构成部件,认知船体外侧的载重线标志和水尺标志,了解这些标志的具体用途,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参观驾驶台,认识船舶驾驶台的主要设备,了解现代船舶的先进技术,了解船舶驾驶台主要的导航和助航仪器,如:雷达、电子海图、各种仪表等,了解船舶的各种资料文件。
(4)船舶仿真航行:利用学院航海系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船舶的仿真航行,模拟船舶航行的各种气象环境,海洋环境等,
(5)港口实地参观:到港口实地参观,从感性上认知港口的组成结构,认知船舶在港期间的作业内容,认知港口涉及的主要机械设备,熟悉主要货类的装卸工艺,如:集装箱货物、干散货、石油的装卸工艺。
(6)船舶进出港模拟:教师分配任务到具体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船舶进出港业务的办理。按照船舶进港前、在港期间和离港后三个阶段进行训练。
(7)航次载货量的计算:教师给定具体航次任务,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利用教师所给案例进行具体航次最大载货量的确定。
(8)班轮项目训练:学生结合教师所给条件编制班轮船期表;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利用教师所给条件,进行航线系统配船。
(9)不定期船项目训练:学生结合具体航次任务进行详细的航次估算,判断航次是否可行;在一个航次面临多种货载机会时,掌握如何选取最优的航次运输方案的方法;掌握确定不定期船运价和租金费率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在船舶不同的运营环境下,掌握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租船方式对船舶经营者比较有利。
3.2 抓住示范建设契机,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在学院省级示范建设时期,应该大力加强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建设。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借鉴同行院校的成功做法,重点建设软件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1)教学中应该使用能够反映航运、港口、货代与船代等企业真实业务情况的教学软件系统,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训练企业日常涉及的主要业务,等毕业后便能较快步入工作岗位。学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改善目前的教学软件:
①与航运、港口等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体资源,由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发用于教学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业务情况的软件系统。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②学校共享企业资源,包括设备和管理软件,同时学校可以选派优秀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工作。这是一种可以实现校企双赢目标的理想方式[3]。
(2)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训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系部承担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是从海事院校毕业后直接步入课堂的硕士研究生,缺乏企业一线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训的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影响整个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师资建设。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分批派送国航专业专职教师到航运、港口等企业进行实地锻炼,积累企业主要工作岗位实践经验,为实训课程的指导打下良好基础。
②聘请航运、港口等企业一线管理者、高级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到实训课程的指导中,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事关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实训课程教学备受关注。如何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我院的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尚不够完善,制约了我们的实训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依据学院现有教学条件,积极拓展课程内容,紧紧抓住学院省级示范建设契机,大力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学院教学改革进展,从而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1]鲍玮.关于高职实训课教学体系的优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164,166.
[2]武德春.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5,(9X):242-243.
[3]李正文.高职院校航运管理类实训室建设问题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