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党报的龙头地位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甘孜日报》推动甘孜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回眸

2012-08-15陈思俊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甘孜藏区党报

□ 陈思俊

(甘孜日报社,四川 康定 62600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共和国第一个建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体和腹心,是内地连接西藏的桥梁和纽带,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最复杂和舆论引导亟待加强的热点地区。

作为州委机关报的《甘孜日报》,其发展程度如何,不仅是甘孜藏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尺,更与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长期以来,《甘孜日报》及其前身一直以自己的角度和力量坚定地支持着区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毋庸置疑,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发达的报业是甘孜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环境因素和一大推动力。

当前,经过近60年的经营与拓展,《甘孜日报》已形成两报两刊两网多种媒介,即《甘孜日报》汉文版、《甘孜日报》藏文版、《康藏天地》杂志 (试刊)、《康巴印画》杂志(试刊)、雪域康巴网站和康巴传媒网站。其发展过程虽然历尽艰辛但足迹坚实,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不过,时代在前进,传媒在裂变,深入地思考《甘孜日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走向,两大挑战横亘面前:一是甘孜藏区社会发展全面落后,尤其是经济落后,再加上地广人稀,发行投递迟缓,这一切无法支撑报纸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内部需求;二是互联网媒体和目标设定为面向全国、覆盖康巴藏区、针对甘孜藏区的三个层次的传统媒体,以及依托无线移动平台出现的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前堵后追,近些年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瓜分之势,这对原本就发育不够完善、转型不够迅捷的《甘孜日报》无异于雪上加霜,进一步削弱了它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

重重围困,形势逼人。我们难免充满了困惑与焦虑:《甘孜日报》是否会因此全线溃退?到底有无突破的路径与办法?在时代语境中它该如何乘势而上重振雄风?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写进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加之,推动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各项重大举措正在包括甘孜藏区在内的雪域高原全面实施。我们欣逢盛世,完全有理由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就在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手中,关键在于决策者是否进行了科学策划与论证,关键在于有无富有胆识魄力和坚韧毅力的改革者去探索实践与开拓创新。

2011年,《甘孜日报》以《甘孜州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舆论引导战略》为课题,委托四川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展开了深入研究。这里,结合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加上笔者从事报业工作积累的心得体会和以管窥豹式的粗浅看法,姑且以《甘孜日报》为标本,就民族地区市州党报的发展与出路作一简单梳理和展望,权当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

实事求是,科学定位民族地区党报较强的舆论引导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属性,不搞一刀切,审慎推行市场化发展。原因有三:一是正确的舆论引导对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举足轻重,民族地区党报肩负着在新形势下,积极引导州内舆论和影响外部舆论的重要使命;二是民族地区党报本身也是文化终端产品之一,除了新闻资讯,它在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民族地域文化方面也是重要载体;三是民族地区党报实行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内部需求目前尚显不足,在造血机能欠缺的状态下要求其自谋生路不太现实。基于以上特殊性,必须把民族地区党报明确定性为地方新闻时政类报纸,其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应加大扶持力度,从人、财、物各个方面给予政策保障,重点要大力推动媒介基础工程建设,从硬件上做好发展铺垫。同时,要千方百计改变其传播范围大都囿限于干部圈子的现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让其真正“进村入校到寺庙”,成为广大群众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和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当然,在党和政府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下,民族地区党报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挖潜力,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在广告、印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多下工夫。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随着内部需求要素的逐步齐备,市场化发展策略可以审慎地分步实施。

以本区域新闻媒体系统性发展体系为坐标,考量民族地区党报,巩固并强化其龙头地位,努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面对新媒体极其强势的冲击和挑战,国家数年前就制定了“三网合一”的发展计划,表明整合是国家层面的一大方向。对于力量薄弱的民族地区,及时、有力、科学整合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形成“三媒合一”的区域新闻媒体集团(中心),在此基础上,开通门户网站、手机报等,加快向新媒体的进化速度,这应该是壮大自身实力、抵御媒体竞争、谋求快速发展的上策。

内容为王,新闻信息资源是所有新闻媒体存在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否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核心和根本。不管是新闻纸还是电波,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信息平台,仅仅是传播方式不同而已。民族地区党报由于置身于该地区新闻发生现场,采集该地区新闻信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传播的内容对该区域的受众而言更加贴近更加集中更受欢迎。民族地区党报要想继续拥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炼好内功,提高采访报道质量是先决条件,改进传播方式是时代发展要求。

组建“三媒合一”加新媒体的区域新闻媒体集团(中心),或许最主要的障碍是必须突破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与政策。民族地区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党报姓党,由当地党委委托宣传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广播电视媒体接受党委宣传部门的宏观管理,还有一个广播电视局具体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互联网站,一般由党委宣传部内设的外宣办(政府新闻办)来主管与主办,号令不一,单兵作战,增加了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力量一旦分散了,常常是浅尝辄止取代了深度报道。由于新闻信息资源是一致的,大家又争先恐后地都在培育新媒体,重复劳动、重复信息甚至是无效资讯便以几何数字增加。倘若新组建的区域新闻媒体集团(中心)直接由党委宣传部进行指导与管理,集团(中心)内部分工合作,优化新闻制作流程,多渠道传播,其效能定然会有显著提高。

在整合过程中,考虑党报的历史最久,权威性最高,新闻制作能力最强,应该巩固并强化其龙头地位。有党报龙头的带动,又有广播、电视的优势互补,加上网站、手机报这样的发动机助推,构建民族地区舆论引导新格局便走上了一条快捷通道。

以数字化实践为党报发展注入活力,以实施全媒体工程建设为着力点,提升民族地区媒介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新闻传媒发展到当今,我们有目共睹,在民族地区,由不同级别、不同层面媒体组成的一个体系化、现代化、立体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已经逐渐构建成形。面对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内容覆盖和舆论引导力等方面日益突出的优势,民族地区党报立足本地,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固然是一条路径,但传统报纸借力新媒体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未来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应当明确报纸数字化发展的构架,实施报纸数字化布局。对于《甘孜日报》来说,数据库(中心)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报纸今后数字化发展的根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两大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的打通也是关键,涉及到报纸数字化产品的发布与传播是否迅速有效覆盖更多人群。界面(报纸、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开发也要跟上,短时期内不必一步到位,可以根据甘孜州州情,依据详细的受众调查报告来决定开发哪些数字化新闻呈现界面。

报纸数字化框架明确后就要进行流程再造。由于报纸数字化转型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和呈现方式,报纸的生产环节相应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甘孜日报》传统的新闻采集和发布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因此,报纸需要建立新的新闻发布机制,按照传播规律首先满足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要求,其次再满足纸质媒体深度解读信息的要求,最后再满足其他出版物的信息发布要求,如此运行也是按照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媒介传递信息的速度来管理信息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同时也能满足甘孜藏区不同受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实施新媒体战略布局。报纸数字化发展无论怎样深化,始终不能放弃纸质媒体及其品牌的核心地位,因此,《甘孜日报》需要确立纸质媒体的“母体”地位,明确它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于新媒体的战略布局可以根据甘孜藏区实际情况,首先发展网站和手机报,以弥补报纸投递不畅的缺陷。随后,再根据甘孜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讯设施的改善和人口总体媒介素养的提高来考察开发其他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产品。

在新媒体平台上不仅需要大量的新闻报道,还需要引入团购和参与性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

当然,人才的培养、更新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两个方面。

数字化发展策略为民族地区党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它能提升报纸的新闻品质,扩大报纸的受众覆盖率,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全媒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系统性发展体系建设,对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格局具有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引导州内舆论和影响外部舆论的目的。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使民族地区党报面临的挑战更加剧烈,文化体制改革为民族地区党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只要民族地区党报能够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只要民族地区党报能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为自身插上飞翔的翅膀,它就会生机勃勃,我们就会迎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春天。(作者陈思俊系四川甘孜日报社总编辑)

猜你喜欢

甘孜藏区党报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