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

2012-08-15黑龙江任靖尧

职业技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理论

黑龙江 任靖尧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的确定,主要是由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下足功夫,要了解当时的计算机行业现状,要了解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种类,以此为教学目的,有的放矢的设置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紧跟计算机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中职教育要做到以下三点要求,真正的做到跟上时代步伐,把握发展方向。

1.夯实基础、注重实践

任何学科学习的开始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的掌握此学科在各个领域中所应用的技术。计算机专业也是一样,基础尤为重要,我们往往只注重实习课阶段的实践操作,而忽视了理论基础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粗略的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实践环节无所适从,遇到问题不能用理性分析的手段去解决,而是盲目地通过一次次实验达到目的。任何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都不可能是速成的,虽然我们为社会输送的是劳动在工作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但是理论课程就像一栋大厦的基础,基础不牢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大厦的倒塌。另外,计算机行业因为其知识更新速度快而成为了一个做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不够夯实,即使实践操作十分优秀,也会在后续的社会工作中遇到无法继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窘境,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在传授基础理论课程阶段,加大力度、循序渐进、生动愉悦的把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更进一步的巩固理论知识。

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文化课程知识较弱是其最大的特点,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对学习理论课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实践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实践课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要练习相对应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形象化为实践操作服务,这样继达到了实践目的,又巩固了理论知识。任何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实践环节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同一个理论知识点,引申出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而并非做“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理论实际相结合,敢于探索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2.以就业为目的的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因其独特的技术性和发展性,更是以就业为目的的热门专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时,首先要了解当下热门的计算机行业,并在其中找出适合中职学生这个层次的相关业务,以从事实际劳动为标准设定实习课程,进而设定支持实习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与习的过程中,直接就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基础,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顺利接轨。计算机专业定位方向应该由社会就业需求方向决定。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学会专业技能在社会竞争中能够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企业的青睐。因此,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定过程中,应该多加考虑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实际应用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应该把较多的课时分配到实践操作环节中,尽量减少理论课的不必要课时浪费,例如:一些在常规教学中要提及的技术历史背景或软件开发的历史背景都可以简化,一带而过,在重点技术讲解时,单纯反复强调重点内容,不如通过多次实践达到预期效果更能让学生对此重点的掌握根深蒂固,理论课力求精辟,知识点明确,为实践课做好基础准备,而非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应试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行业相关考试,获取如劳动局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二级合格证等,这些可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身信心,并在当今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力。

此外,如果中职院校能够依托当地政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社会中的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项人才,明确了课程设定目标,又给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专业知识的更新

因为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所以在教学上同样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学习新的课题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替换新的教学思路。

在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参加各类培训,特别是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可以接触到当今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和最新兴的信息产业动态。通过培训学习,我们还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采纳别处的优秀教学方法,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做铺垫。

专业知识的更新,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教法的更新,不能只是墨守陈规的理论配合实践,可以使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总之,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本着面向社会计算机行业输送技术人才的教学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行业中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手段。在教学期间,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定位明确,让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计算机行业第一线劳动者的角色。有了这个大方向的指引,在从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时,便可以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的展开教学活动了。

[1]张春芽.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J].大众科技,2010.

[2]潘兰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刘文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0.

[4]刘玲.浅谈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J].成才之路,2010.

[5]赵蕾.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定位[J].福建电脑,2008.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理论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