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黑龙江陈维忠

职业技术 2012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我院大学生

黑龙江 陈维忠

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 陈维忠

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本文对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成因进行了概要分析,重点探讨了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工作为例的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习惯;养成;措施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按照心理学家k.lewin曾提出的人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f表示对这一行为的重视程度;P表示内在因素E表示外部条件)和毛泽东的内外因理论去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大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在上大学以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考试升学上,学习以外的事情基本都由家长和老师代替包办,学校和家长也主要看学习成绩,对他们在行为上出现的小问题多是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没有严加管教,孩子觉得我的行为习惯一切都很正常,因为我从来没有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到了大学以后,学生要独立生活、学习,离开了父母与老师的全程包办,外在的学习压力降低,许多同学在生活、学习、行为、交际和消费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开始显现,抽烟、喝酒、着异服、爆粗口、迟到、早退、作弊在大学司空见惯,“60分”万岁、临考试前抱佛、饮食习惯欠佳、暴饮暴食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做,没有伤害到别人,这都是小事,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连礼仪礼貌都是一种做作的行为,无拘无束是个性自我的展示方式,没有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成人、成才的重要性。

(二)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双重作用

许多理论研究都突出强调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但这需要看被作用的对象性质,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还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三观”还在不断的完善与坚定。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与校园中,时刻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在积极的正面影响与消极的负面影响碰撞中成长。

(l)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社会作为大学生最终走向的对象,他们对社会极其关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源源不断地向他们传递着及时的信息,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生存、社会公平公正的现象,然而现行社会中功利主义、合理利己主义、“金钱万能”论的思想大肆宣扬,在民间甚至有被合理化的趋势,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效应,如“重享受、高消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我爸是李刚”、“李双江儿子开豪车撞人”事件发生后,使部分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混”的思想,造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丧失。

(2)学校小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单一刻板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育已经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但有些院校的思想教育课程依然采用千篇一律、公式化、简单化、生硬化的思想教育方式,有些学生说我们喜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思想教育方式,直接的说教我们不愿意信服。其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但目前许多院校办学理念先进性不足,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开设的课程不能与社会需求同步,甚至有的课程依然是理论多,实践少,这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因而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开始无事生非,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再次,缺乏规范,或规范执行力度不足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有些学校在对学生管理时,缺乏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的学校虽然有制度,但基于各种原因却不能严格按章循事,往往一个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大面积泛滥时,究其原因是学校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二、我院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措施

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采用教学与活动共同促进,心理辅导与制度约束互相补充,社会与学校互相融通的德育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优化育人环境,消除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激发因素

2007年我院开始进行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学院出台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奖励办法》,全校学生乐学、比学气氛浓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学校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院构建了“五节、两纪、一庆”的文化活动体系,彰显学生技能节、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学生体育节、寝室文化节的育人功能,结合“五·四”、“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增识强能、团结互助、规范言行、活动丰富精彩且具有挑战性,学生体验到大学生活充实与美好,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浓厚。在氛围营造上,我院在校园中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加强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宣传,使主流意识真正占据大学校园,融进大学生的头脑。在学生评优、学生干部选举、学生入党、就业推荐等环节上,严格按照评比条件进行,体现竞争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实行教师一票否决权,加强了学校各项评比工作的公正性,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寓教于乐,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许多高校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刻板的教育形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9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千篇一律的思想教育已经很厌烦,甚至是抵触。我院结合学生时代特点,采用参观、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例如角色表演形式是我院成功的范例,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剧,在亲自的体验中学生自明自辨行为的优劣,达到教育目标。

(三)精细管理,让“爱”贯穿管理过程始终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两大任务,德育教育要贯穿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心才能启迪心,只有火才能点燃火”,“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我院教育工作的各个细节,全体学生在教师理性的关爱中成长,师生和谐、共同发展。同时,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我院制定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利用班会或团活时间组织学生反复深入学习。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班级每两周或一个月要总结通报本班级的检查结果,时刻督促、警示同学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与实施,为同学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制定《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素质量化考核办法》,在内容上强调的是“鼓励加分”与“警示扣分”相结合,明确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尤其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制定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奖励办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本班的综合表现,成绩低于规定分数线,辅导员、专业教师、系部领导要找学生进行谈话,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四)强化心理指导,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工作

现在大学生处在人生探秘期,也是一个矛盾困惑期,他们心里矛盾多,社会经历和阅历少,心里郁积着很多问题,虽然精细化的制度管理,会规范他们的行为,但却不完善,学校的思想教育也一定要体现人本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途径。我校团委每年分批次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举办心理疏导活动,同时对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辅导员能及时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指导教师用感动、理解,关心等人性化手段去感化指导学生,工作难度虽然大,但却能植入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五)融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

我院设有42个专业,每个专业均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展志愿者活动,如环境协会的环保活动、畜牧专业的宠物义诊活动、敬老院孤儿院的义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学习积极性、社会责任感、学生的诚信等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同时,我院还广泛开展先进人物报告会,请一些社会上的模范人物、科技精英、岗位能手等到我校讲座,他们是怎样的形象,他们赢得了社会怎样的尊重,现身说法,学生更能信服——只要将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一样会赢得尊重,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

【1】蔡凌,卫斌.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的一点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5月第3期.

【2】熊花.大学生行为问题的社会学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月.

【3】吴海峰.论转型期大学生行为观的塑造.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9月.

【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我院大学生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