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班组建设的主要途径

2012-08-15范素芳王发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班组长班组基层

□文/范素芳 王发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基层生产经营工作运行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组建设的好坏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基层班组,对企业的生存与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是进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基本场所。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标志。员工的工作场地主要在班组内,班组和岗位是员工提高素质的基本场所。抓好抓实班组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保证。

班组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环节。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班组则是组织落实和引导监管实施的基本环节。只有每个班组落实到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所以,必须抓住班组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发挥其基础作用,通过班组制度的落实,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基层团队。班组直接从事生产,会经常遇到实际的问题,这是激发创意的基础。如果班组在工作中都能用创新的精神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就会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班组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员工在这样的班组里工作,每天都会保持新鲜感、成就感,面对新的挑战,快乐工作,快乐相处,自觉学习,不断进步。

班组是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任务指标的基本单位和保障。不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或任务指标。不管是哪类指标,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班组。企业各班组是实施并完成企业各项指标的最基本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执行单位。只有各班组的任务指标顺利完成,企业的总目标任务才能确保实现。

中原油田采油四厂27#计量站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主要途径

发挥班组长作用,提高班组建设能力。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组长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科学灵活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班组长,应该发挥好四个作用,即行为的标兵示范作用、任务落实的组织协调作用、生产技能的带头人作用、上下联络的桥梁纽带作用。

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生产的实践者。因此,班组作为一个最小的独立单位,要做好以下一系列的管理:一是传统观念的管理要继承。如“两会”,即班前工作安排会、班后工作总结会;“六必访”,即新工人调入班组必访、女工怀孕生育必访、病事假必访、纠纷矛盾必访、情绪低落必访、员工有困难必访。继承和坚持这些做法,可以使班组工作更具有预见性、及时性、针对性。二是生产管理要严格。要用班组管理制度来约束每个员工的意志和行为,使班组管理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考核奖励要到位。考核奖罚举措是激励和约束班组成员的有效机制。要做好班组的工资奖金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利用最合理的分配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增强班组工资奖金分配的透明度,体现班组员工意愿,实行公开发放。

创新管理,提高班组建设水平。班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不仅可以提升班组自身的活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员工管理作为班组管理的主体,如果没有创新,班组创新管理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创新也就失去了基础。而员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组创新管理,首先应在员工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抓住创新这一决定因素,不断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实现企业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班组长班组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化工企业班组长的安全素养及作用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怎样当好班组长
班组长的日常管理要点
职工自选班组长值得提倡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