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戏曲中净的角色

2012-08-15林润培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参军戏曲

林润培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论元戏曲中净的角色

林润培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净这一角色在元戏曲中已经发展成熟,是元戏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其起源大约可追溯到古代的滑稽戏,特别是俳优戏,如参军戏中的参军,便是净的原型。到了元代,净这一角色扮演的人物类型主要有反面角色、调笑滑稽的人物和其他小人物。净以幽默的语言,独特的造型创造了奇妙的舞台艺术效果,对后世戏剧有重大的影响。

净;人物类型;起源;艺术特色

净在元戏曲中一般扮演滑稽、凶狠、奸险的人物。其产生和形成有漫长的过程,古代的俳优戏是它的源头,我们可以在唐代的参军戏中发现它的原型。净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净所扮演的人物类型

在元戏曲中,净所扮演的人物主要有三类,一是反面人物,比较典型的如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的毛延寿,关汉卿的《蝴蝶梦》中的葛彪等,元戏曲中此类反面人物大多由净扮演(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救风尘》的恶霸周舍就由冲末来扮演,但不多见);二是滑稽调笑的人物,这类人插科打诨,一般是用来调节气氛,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小丑角色,如吴昌龄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的太医、关汉卿的《裴度还带》中的净行者;三是没什么特色的小人物,如随从之类的。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中,净这一角色一共出现了123次(不包括元末明初的戏曲和残本戏曲),其中以反面角色出现约有53次,约占41%,滑稽调笑的大概有38次,大约占总数的30%,剩下第三类小人物约占29%。由此可见,净扮演的人物最多是反面人物,其次是滑稽人物,最后才是对戏曲影响不大的中性小人物。而且中性小人物的出现往往是以随从左右的身份出现的,有时一次就有几个,所占比例有29%也不能说明多。本文主要是论述净角色所扮演的前两类人物。

净这一角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前两类人物当中。

(一)反面人物

首先,作为反面人物,净的出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类人物在反映现实的元杂剧中很常见。如《蝴蝶梦》中的葛彪,葛彪是典型的恶霸贵族,他的马冲撞了王老汉,反而怪王老汉冲撞了他的马,把王老汉打死了。这是矛盾的开始,有了这个矛盾才导致王老汉的儿子报仇,一怒之下把葛彪打死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包待制审案的过程。在剧中葛彪不是主要人物,但是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以下的剧情。又如《救风尘》中的杨衙内(他也是由净扮演的),倘若没有他行凶贪色,就不会有覃记儿智取势剑金牌的行动。元代戏曲,特别是元代的杂剧,常常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这些往往需要以上所说的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发生冲突,制造矛盾,所以净作为反面角色出现在戏曲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滑稽调笑的人物

其次,净作为滑稽调笑人物的出现,也有其必要性,它起到了娱乐和调节剧场气氛的作用。观众看戏,不可能总是看严肃的或悲悲戚戚的戏,有时也需要调节情绪,净就有这方面的功能。前人早已注意,如宋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记载: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

以上材料指出角色的分工,净要“发乔”,“发乔”指装痴卖傻以逗乐。戏曲有娱乐身心、放松情绪的功能,而这个功能主要是靠净来完成的。净在这里即相当于现在的小丑,因为有了净,元代戏曲在严肃深刻的同时也不乏幽默性。

以上是净角色的主要人物类型,因为第三类不作本文重点,所以不多述说。

二、净角色的起源

对于净的起源,元夏庭芝在《青楼志》中有记载:

宋之“戏文”,乃有唱本,有诨。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净,古谓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以末可扑净,如鹘能击禽鸟也;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净是由古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转化过来的。据《乐府杂录》载:

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躭。躭有脏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

由以上材料可看出,参军戏中的参军有负面因素和滑稽搞笑因素。参军是净角色的一个原型,但净这一角色还应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净这一角色生长于中国古代滑稽戏的土壤当中,然后慢慢发展成熟,而滑稽戏早在先秦已经产生,在此不多述说。

(一)社会矛盾的影响

在宋朝净这一角色已经很常见,在周密的《武林旧事》和上文的《都城纪胜》等野史笔记中都有记载。但宋朝戏曲中的净更多被人注意的是它的滑稽成分,而不是它的反面角色成分,到了元代,净这一角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反面角色中来,这一发展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宋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且经济繁荣,人民注重物质享受,看戏时可能更多地选择轻松的喜剧。故净在这一时期主要承接了参军戏中滑稽的因素,侧重于参军戏的放松娱乐功能,就好像现在的人看周星驰的电影一样。到了元代,阶级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层人民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反映社会矛盾的戏剧也越来越多,净这一角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跟着慢慢发生变化,由原来偏重参军戏的幽默滑稽逐渐变为兼顾参军戏的滑稽因素和它的反面因素,因而到了元代,净越来越多地以反面角色出现。

总而言之,净是由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它先是注重参军的搞笑效果,故带有幽默滑稽的特点,后来又承接了参军的反面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两种角色,即滑稽角色和反面角色。

(二)戏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除此以外,净的发展演变也是戏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戏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有无数的粉丝和广阔的市场,戏曲发展到元代,应观众口味的需要,戏曲题材越来越丰富。由于表现社会阶级矛盾的戏曲题材增多,应剧本的要求,净角色也越多,作为反面角色,是构成矛盾的重要因素。

(三)大量文人参与创作

大量文人参与创作,也是净角色日益丰富、逐渐丰满的原因。文人参与创作使戏曲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文人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情节的安排等都比较讲究,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更加注重人物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所以,净这一角色的发展也得益于元代大量文人的创作热情。

三、净的艺术特色

净这一角色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舞台效果,舞台效果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但从其语言、人物造型和后世京剧的花脸可窥见一斑。

(一)幽默诙谐的语言

净这一人物的滑稽性质,大部分是通过他们的语言来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幽默诙谐,符合人物的身份,使人看了忍俊不禁。如吴昌龄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的“太医”(由净扮演):

(净云)你丸药来不曾?(内云)我丸药来。(净云)你丸了多少药?(内云)我丸了八囤半。(净云)老哥,我那囤子是囤粮食的,四五个人围不过来。这小的每贪耍,一日吃了三顿饭。则丸了八囤半。(张千云)这也勾了。(净云)有谁讨药来?(内云)有姑娘家讨药来。(净云)与了多少药钱?(内云)与了一两药钱。(净云)你与了他多少药?(内云)我与他七囤半。(净云)弟子孩儿,亲眷上门,你怎么不多与他些?曾说药引子来么?(内云)不曾说药引子。(净云)快赶上去说与他,要生姜两船,枣儿五担,水要十桶,着他做一服儿吃。(张千云)怎么吃得这许多?(净云)再有谁讨药?(内云)有史千户家讨药来。(净云)与了多少药钱?(内云)与了五两银子。(净云)五两银子?你与他多少药?(内云)我与了他两丸药。(净云)五两银子与了他两丸药,我这药是偷来的?与他许多去。

这一段只是戏曲的一个小插曲,主要是用来调节气氛,娱乐大众的。文中的“太医”听说姑娘来买药,七囤半还嫌给得少,药引子也要“生姜两船,枣儿五担,水要十桶”。这是不可能的,纯粹逗乐观众而已。此种语言在元戏曲里不胜枚举。

(二)个性相类的人物群像

一说起净,人们就会想起搞笑的或是奸恶之人,因为元戏曲已经形成了个性相类的净的人物群像。如元戏曲里的医生(由净扮演)一般都作为搞笑的或是否定的形象。一说到“衙内”或“某某舍”,便马上想到权豪势要或作威作福的权贵恶霸。

在元戏曲里医生作为否定形象的一般称为“赛卢医”,这些家伙一般在剧中都谋财害命,都是奸恶之徒。如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赛卢医,孟汉卿的《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的李文道等,李文道虽不是直接叫赛卢医,但他自叙“人称赛卢医”。

在剧中还有一类医生称“太医”,此太医非彼太医。这些太医虽不是奸恶之徒,但也不是用来救命的,作者在这里嘲笑他们糊涂,全无医生之道,只供观众取乐而已。

“衙内”这一人物在元戏曲里绝大多数由净来演,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奸恶之徒,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的白衙内,关汉卿的《救风尘》的杨衙内等。

以上列举的个性相似的人物,在元戏曲里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这样有利于观众能尽快入戏。

以上是净角色在元戏曲中的一些总体概况,净在后世也流传深远,除了明清戏曲对它的传承外,现在的京剧乃至地方戏剧中的花脸也是由净演变而来的。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4]黄卉.元代戏曲史稿[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5]刘晓.元史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6]叶坦,蒋松岩.辽宋夏金元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role of“Jing”of the Drama in Yuan Dynasty

LIN Run-pei
(Literary School,Guanxi Normal College,Nanning 530023,China)

The role of“Jing”has become a full-fledged one in the drama in Yuan dynasty.And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to other dramas such as Paiyou drama and Canjun drama.In Yuan dynasty,the role of“Jing”can reflect certain characters such as villain,funny man or other mean men.The role of“Jing”creates miraculous stage-effect by means of humor language and unique dress-up,exerting an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the late dramas.

Jing;character type;origin;artistic features

I237

A

1009-3583(2012)-03-0024-03

2011-12-22

林润培,女,广东湛江人,广西师范学院2009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文献和古籍整理。

猜你喜欢

参军戏曲
“小河子”参军记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呆萌动物要参军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