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
2012-08-15徐华容
徐华容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贵州遵义 563003)
谈《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
徐华容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贵州遵义 563003)
《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有值得探讨、学习的独到之处,全书二十余人都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所有人物都能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作者余华大胆而精湛地运用叙述、声音、语气及意会来展示作品人物的外貌,拓展了人物描写的空间,为人物的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进行了尝试。
《许三观卖血记》;人物描写;探讨
《许三观卖血记》是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后的寻根文学类作品,荣获美国巴斯恩—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其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语言展开故事,以逼近生活真实的平实的民间姿态刻画人物。小说描写了许三观一生中经历的十二次卖血,展示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性善、性恶、私欲、情欲、性欲、物欲等,是一部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其人物的描写是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非常独特,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二十余个,长什么样,个子高矮,作者都没有描述,全凭读者自己去想象。许三观是作者余华倾力打造的人物,读者也只能从他妈是美人去想象他的长相、个头、肤色、声音、体形……语言的情态化和所传达信息的高密度化,使余华的人物描写鬼斧神工,新鲜生动而又简洁准确。
书中所有人物作者都没有正面描述他们的长相,但每个人物都能鲜活地矗立在读者面前,明显地感受他们的呼息和体温。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来描绘人物,含蓄而简练,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所以,在小说阅读中,初看所有人物都是模糊的,像一个影子,像隔着墙壁听戏,听者只能从唱戏人的声色、语气想象他们的长相,戏中人物能在听者脑海里一一呈像。但仔细阅读、想象琢磨以后,书中的人物便不再是影像,而是清晰可见。正如高尔基所言:“当我在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驴皮记》里,读到描写银行家举行盛宴和二十来个人同时讲话因而造成一片喧声的篇章时,我简直惊愕万分,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仿佛现在还听见。然而主要之点在于,我不仅听见,而且也能看见谁在怎样讲话,看见这些人的眼睛、微笑和姿势,虽然巴尔扎克并没有描写出这位银行家的客人们的脸孔和体态。”[1]高尔基是对《驴皮记》人物描写的赞叹,似乎也是对相隔几十年后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人物描写的赞叹。
《许三观卖血记》人物描写能获得如此成功,得力于他人物描写的特点:
一、非常简约
简约不是简单,也不同于简笔,而是节省。作者把人物外貌描写交给读者,让读者自由想象。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有两个女人走进来,一个年纪大了,一个还年轻。许三观的叔叔说:‘桂花越长越像妈了’。年轻的女人笑了笑……”。桂花长什么样,桂花的妈又长什么样,作者没写。读者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出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的形象及她们的穿着打扮,脸孔、体态及灿烂的笑容。很多时候,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可以省去的,一个人物出场只要写清楚人种、性别、老少就行,一切细致的外貌描写都可以留给读者去想象,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自己去组合人物的外貌,自己认为恰当就行,约而不施一词,简而不遗不缺。这种节简到省略的描写,实质上就是清代刘大櫆所言:“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2]余华正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所以他的人物描写已入“尽境”。
二、先意会后言传
意会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许三观躺在藤榻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许玉兰走过来说:‘许三观,家里没米了,只够晚上吃一顿,这是粮票,这是钱,这是米袋,你去粮店把米买回来。’许三观说:‘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是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榻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享受吗?就是为了罚你,你犯了生活错误,你背着我和那个王八蛋何小勇睡觉了,还睡出个一乐来,这么一想我气又上来了。你还想让我去买米?你做梦去吧。’许玉兰说:‘我扛不起一百斤米。’许三观说:‘扛不起一百斤,就扛五十斤。’‘五十斤我也扛不起。’‘那你就扛二十五斤。’许玉兰说:‘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揪一把水,’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榻里,我的身体才刚刚舒服起来,我要是一动就不舒服啦。’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这只箱子,我一个人搬不动它。’许三观说:‘不行,我正在藤榻里享受呢……’。”许三观对妻子过去的行为不满,气恼表现得直率、本色。他怎么想的,作者没写,他的心理活动全部由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而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又分明包含了人物心理,读者在阅读中自然会产生意会。他的小心眼、他的耍赖,都让读者感到合情合理,甚至有几分可爱,人物形象由此鲜活起来。在整篇小说的人物描写中,作者把人物的外形创造和心理描写都留与读者想象,让读者在再创造中获得愉悦。
古人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华而难于质。”[3]《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十分抽象,但这抽象并非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需要通过读者的意会得以呈像,而这样的效果显得十分美妙、自然,使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没有一丁点的多余,像一组雕塑群,大气凝重,朴实自然。
三、用声音、语气、声色展示人物外貌及性格
用声音、语气、声色来展示人物外貌一般用在微型小说中。《许三观卖血记》洋洋洒洒十四万八千余字的长篇小说,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而通过人物说话的声音、语气来展示人物的外貌及性格。“许三观对阿方说:‘阿方,你老了。’阿方点着头说:‘我都四十五岁了。’根龙说‘我们乡下人显老,要是城里人,四十五岁看上去就像是三十多岁。’许三观对根龙说‘根龙,你越长越结实了,你看你身上的肌肉,你一动就像小松鼠那样窜来窜去的。你娶到桂花了吗?那个屁股很大的桂花,我四叔死的时候你还没娶她。’根龙说:‘她都给我生了两个儿子了。’”作者仅用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声色就把人物的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根龙的年龄、外貌、性格、神情跃然纸上:中年,身体壮实,有些显老,说话的时候脸上挂着微笑,内心的愉悦和自豪溢于言表。
四、用叙述代替描写
叙述是最能引起人的注意力的方法。茶馆里的说书、街头的广告、讲故事等等,都能让人驻足观之、听之甚至留连忘返。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许三观卖血记》中二十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形外貌作者都不描写,而是用平实、朴素的叙述来展示。其效果却让人震撼,呈现一种淡泊而坚毅的力量,紧紧的吸附着你,让你愉悦、赞叹。许三观是生活在县城里的小人物,他的一生平凡至极:追城里最漂亮的姑娘(油条西施),结婚、生子、过日子。没钱而又非要用钱的时候就去卖血。“许三观在自己空荡荡的家里睡了一个晚上,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说什么也要把被方铁匠搬走的再搬回来,于是他想到卖血了,想到十年前与阿方和根龙去卖血的情景,今天这个家就是那一次卖血以后才有的。现在又需要他去卖血了,卖血挣来的钱可以向方铁匠赎回他的桌子,他的箱子,还有所有的凳子……只是这样太便宜何小勇了,他替何小勇养了九年的儿子,如今还要去替何小勇的儿子偿还债务。这样一想他的心就往下沉了,胸口像是被堵住了一样,所以他就把二乐和三乐叫到了跟前,告诉他们何小勇有两个女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以后,他要二乐和三乐十年以后去把何小勇的女儿强奸了。许三观的两个儿子听说要去强奸何小勇的女儿,张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许三观问他们:‘你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两个儿子说:‘把何小勇的女儿强奸了。’许三观哈哈哈哈地笑起来,然后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卖血了。他离开了家,向医院走去……。”这段平实的叙述,将许三观的无奈、愤懑、气恼、无知、愚昧和他特有的发泄方式展现得惟妙惟肖。为了维护家的完整,许三观只有去弄钱,所有的办法都弄不来钱的时候,他唯有卖血换钱,可他固执地认为这钱赔得冤枉,因为是大乐把方铁匠的儿子打进医院了,而大乐又是何小勇和许玉兰生的,所以他不恨方铁匠把家里的家具全部搬走,而恨何小勇。他那种过于简单而可笑的合情的推理,恰好是社会上小人物最普遍的思维方式,也是社会中很多人的普遍心理写照。余华在民间的生存状态中,看到了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这样的叙述全书很少,因少而弥足珍贵,每处叙述都能叫读者身临其境。余华说:“增加了叙述强度也就增强了阅读强度,这会加强小说的可读性,像19世纪的文学作品那样,像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样,令读者激动。我一直很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们的作品就令人激动,叙述非常朴实,就算运用了写作技巧,那种技巧也是炉火纯青。”[4]。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描写,明显地有着中国传统小说影响的痕迹,如《水浒》。如果我们把《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与《水浒》的人物描写比较,就会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之处:(1)从描写角度上看。《水浒》的人物描写主要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5]。《水浒》一百单八个好汉及其他陪衬人物若干,作者从他们的出身、家庭成分、经历来展示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主要是从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示人物的安身立命,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去凸显人物的性格。(2)从描写方法上看。《水浒》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5]。《水浒》不是静态地描写人物的外貌及性格,而是把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置于动态的描写中,在矛盾的冲突里人物具有的喜、怒、哀、乐化为不同的言行举止,从而逐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许三观卖血记》几乎没有正面的静态的人物描写,所有人物的外貌和性格都是在人物为生计忙碌琐碎的情节中展开的。(3)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由远渐进”的方法。《水浒》里的人物一开始都是站在很远地方的一个影子,只看得到他们的棱廓、性别,然后慢慢向你走来,越走越近直到看清楚他的每一点细节。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是简略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才慢慢清晰起来,并且越来越鲜活。《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一开始不是站在远处的影子,而是隔着一堵墙,拉着布帘子,读者只能从声音、声色去辨识人物的外貌。随着故事的发展,墙倒了,布帘子拉开了,人物的外貌和性格都鲜活起来。简略的描写在书中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妙处。两者的人物描写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综上所述,《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可谓独辟蹊径,叫人惊叹不已,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1]高尔基.论文学·谈谈我们怎样学习写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2]刘大櫆.论文偶记[A]中国古代文论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李凃.文章精义[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4).
[4]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2123[EB/OL].2012-03-02.
[5]茅盾.矛盾评论文集·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王 林)
On 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of 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
XU Hua-ron
(Department of Basic,Zuny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unyi 563003,China)
There exist certain points to explore or study as to the character depiction of 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Though there are no descriptions about the appearanc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whole book,these characters are very impressive and vivid.Yu Hua,the author of this novel,employs various means to broaden the ways to depict the characters and,esp.,makes some thoughts as to the appearance description.
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character description;exploration
I206.7
A
1009-3583(2012)-03-0021-03
2012-2-9
徐华容,女,贵州遵义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