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进步对新闻传播理论及实践的影响

2012-08-15张宇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因特网新闻线索网络媒体

□张宇红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现代社会是大众传媒的春秋战国时代,新的媒体不断出现,原有的媒体不断受到挑战。因特网作为连接全世界各种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WWW)和浏览技术的问世和发展,提供了高速度、低成本、多媒体、非线性的传播手段,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浮出了水面。

技术进步影响新闻传播理论、实践变化的因素

受众的变化。首先,上网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电脑普及率及因特网普及率都大大地提高,可以说,在网络时代,谁疏远了网络,他就疏远了社会;其次,网络时代信息的增多,使人们的接触面增大,人们的思想将更加开放;再次,网络传播自由性、全息性的特点,使公众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摆脱了对大众传媒信息源的片面依赖,公众的认识和思考也具有独立性和自立性,这就意味网络传播更具非线性和立体化的特征。

传播的环境变化。传媒竞争将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因特网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新闻报道的深度及广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播的报道空间将会扩大,以前大众传媒在新闻报道中受到报道政策的禁约有不少禁区及顾忌。但是因特网这样的开放环境要求人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新闻传播活动必须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同时新闻竞争也存在着强烈的国际化态势。所以,放眼未来,报道活动空间的扩大势当必然,这就需各媒体更新报道观念、抢点新高地。

网络传播方式的变化。网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而且内容可以及时更新、补充的图书馆。其使用的便捷性,可以为新闻事实及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使新闻报道更加丰满。

同时,网络的发展使新闻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网上各商业站点、个人网页、电子公告牌都充满大量信息。这就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网上BBS的讨论提供了社会热点问题,而这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

技术进步对新闻理论的影响

作为第四大媒体的新闻互联网,在计算机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下,新闻界朝着电子媒体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传统的新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特网的发展,高素质新闻人才更显短缺。在网络媒体上发布新闻需要高素质的新闻通才。但实际上,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大众传播中转移过来的。他们往往按照自己对原来媒体的认识或根据原有经验操作。大多数记者编辑缺乏网络知识,新闻网页很多工作,只能由专业人员来完成,使得网络媒体的新闻发布的效率、质量受到很大的制约。

网络媒体的发展,急需一批懂得基本网页知识如Dream weaver和Front page操作的新闻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网页设计发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准确快捷,版面设计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媒体功能的重新定位。在因特网空间中,信息资源和传播者的身份是相当不确定和多元化的。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对网络监控不力,以致出现了诸如网络传播“黄毒”、“侵入了他人空间”、翻版他人著作的问题。为此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签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现实中,中国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导向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社会效益居于首位,因此在具体运营上,中国媒体并没有建立起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网络有着巨大的市场生存压力。而法律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传播这种无形的东西,往往只能显出无力和无奈;网络控制的手段,目前也远远赶不上因特网传递信息的速度和发展规模。应对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方针、体制的重大冲击,更加要求我们以理性的态度探讨互联网的控制对策。

首先,在当前情况下,新闻从业人员应坚定主导思想:中国的新闻传播业是社会主义性质。无论信息技术多先进、媒介手段多新颖,我们仍要牢固树立起全局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针对互联网特性,政府控制有必要从硬性控制转向软性控制。

再次,加快网络立法步伐,现有的法律条文,已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网络立法迫在眉捷。

最后,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舆论环境氛围,争取公众的支持。

技术进步对新闻实践影响

网络传媒进入了传媒市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得网络时代的受众传播出现窄播现象。2000年1月17日,网络巨头美国在线并购世界最大的媒体——时代·华纳公司,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世纪联姻。第四媒体的出现要求新闻实践做出相应的回应——应对网络时代传媒的需求做出极大的改变。

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采访带来了变革。首先是收集背景资料上的改变。互联网具有很多优势,其信息资源包罗万家。一台普通的PC机只要接入INTERNET就是如海洋般的信息空间。这为新闻记者的资料准备提供了良好的储备。

其次是新闻线索的来源。网络空间中的电子公告牌、BBS论坛中发布的信息,是记者们非常好的新闻线索来源。在网络的新闻中有些是虚假的、过时的,但记者可以凭自己的政治头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线索。同时,因特网的BBS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话题,包括最热门的,也包括最冷僻的。对记者来说,这时不仅是新闻线索的来源地,也是一块民意晴雨表、舆论表达的阵地。比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各论坛的网民们就表现了极度的愤慨,网上讨论提供的激烈程度远甚于现实中的争论。因此一个优秀记者,应该从网站设立的新闻组、BBS、聊天室中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媒体作为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更符合人们快速获取和加工信息手段。有研究表明,一般用户很少有人花60秒时间阅读一条新闻,哪怕是首页的新闻。研究人员发现用户在著名搜索引擎Excite的平均停留时间是1分30秒。作为传播者为了照顾受众的阅读习惯及信息要求,就必须采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的文本结构。

网站的首页新闻,应是每一条新闻最主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每条新闻不超过500字。

新闻导语要求采取第二代导语方式,要求囊括所有新闻要素,即5个W和一个H,尽管这样的导语长达一百多个字,虽被大众传媒本身摒弃,但却在网站中得到推崇。

同时,网络新闻写作从单一的文字写作转向多媒体写作。网络多媒体传播的方式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学会超文本写作,注重多媒体深度报道。

如今,尽管对传媒发展难以预测,但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新之又新,新闻理论、实践更新方兴未艾。对于传媒工作者来说,应该具有超前意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因特网新闻线索网络媒体
探索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应用探讨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
上网
揭开“接入因特网”的神秘面纱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NASA成功测试首套太空因特网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