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教研组建设
2012-08-15山东滕州北辛中学刘兴磊
山东滕州北辛中学 刘兴磊
一、新型教研组文化的基本内涵
“新型教研组文化”,它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与学校整体性发展改革相匹配的产物,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师间多种形式相互交流、讨论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文化。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着变化,新的理念影响并反映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让优秀成为习惯,我们教师树立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和意义分析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高中年级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和《高效课堂“三”、“六”、“九”》,教研组正是秉承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和谐风范,它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每位成员都应有现代人的合作意识,教研组依靠一股无形的力量凝聚每一个成员,这股无形的凝聚力就是教研组文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种智力,只是这七种智力以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学生不存在聪明与否的问题,只是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优秀成为习惯。以学生为中心,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到我们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上来。也就是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设计都要将学生即学生的发展放第一位。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说来:
第一,在日常的教研活动和教学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进行二次备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落实,夯实基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进行课堂15分钟测试,强化当堂检测的效果。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优秀试卷。推行周检测45分钟定时训练,对特尖生、临界生、学困生进行谈话,进行试卷的二次面批和指导。
第二,落实好“两先两后一小结”的学习方法。精简作业、精简导学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努力维护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权利。
第三,我们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批阅、精心指导,真心关爱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谈话,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实践落实学校提出的“尊重的教育”。
第四,我们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学习省级优质课和市级达标验收课,积极参加市级“教学能手”和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使“先学后教、先讲后练、当堂进行小结”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第五,我们大力使用多媒体教学,全方位使用实物投影展示点评,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表扬优秀和进步,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
四、以研促教
“新型教研组文化”关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因而在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我组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我们的集体备课很具特色,我们的办公室以备课组为单位为备课组活动创造了条件。备课时,大家能共同精选例题,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就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体现了一个信息多元组合的过程,使每个组员在该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且我组成员每个人的备课笔记都是详案并附有一定的教学后记。我们已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构建了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并在不断完善中。教科研作为一个老师成长的生命线与提升力,是一个永恒而深刻的话题。
[1]教育部.《国家课程标准》(高中年级依据高考《考试说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英语1(必修模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