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评改”撬动习作改革——小学生习作“有效评改”的整体思考
2012-08-15浙江俞国平
浙江 俞国平
用“评改”撬动习作改革
——小学生习作“有效评改”的整体思考
浙江 俞国平
一、“课标”告诉我们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作了如下的要求: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年段目标:第二学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教学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积极)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重视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习作评改(评价)应把握的主要精神是:
1.表达的基础:文从字顺。这是基础,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作为母语,文从字顺是每一个国人在表达上的基本要求。如果离开了这一要求,无疑如大厦失去了地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势必造成语文大厦的倾覆,语文江河的干涸。
2.表达的目的:具体明确。习作作为一种表达的载体,就其交际需要来说,具体明确是根本的目的。从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来说,阅读客体(习作)的具体明确更容易传递信息为读者所了解。
3.表达的内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小学习作姓“小”名“习”,因此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是自然人在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在社会化的童年阶段需要形成的良好的价值观。“假”、“大”、“空”造成的是道德的失守,价值观的沦陷,这对一个人、一个群体来说无疑是悲哀,对国家与民族来说,也是一种危险。
二、“有效”评改,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用评改撬动习作教学改革!
“课标”鲜明地告诉我们习作评改需要把握表达的“基础、目的以及内容”。毫无疑问,这三者是互为一体的。换而言之,这就是“评改”所指向的价值。如何提升评改的“效度”,我以为要把握三个力点:
力点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用评改有效夯实习作基础。
一段时间来,随着“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习作”的推进,“求新、求变”成了“新概念”习作的重要法则。“个性”没错,“求新”与“求变”本身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把“求新”与“求变”作为一种核心目标的时候,恰恰丢掉的就是“基础”。“文不通,字不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有效夯实习作基础,需要我们切实把握以下几点。
1.文字表达的扎实。把字写对,把话说清,把句写通,把段写明,扎扎实实做好这一基本功,教师在评改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优生和“问题习作”,或精选,或对比,逐渐提升其文字表达的功底。
上文中有一段,如果细读,文句方面的问题还真不少:
“考上名牌大学几乎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也是每个【父母怎么“个”,“每个”可去掉】父母对孩子的寄托【不准确,应为“期待”】。父母把我们生育下来【“生育”不准确,应为“生下来”】,然后【常犯的“然后”病,可去掉“然后”】再【如前】用仅有的力量【别扭】来培养我们长大【应为“成长”】,【应为句号】他们宁可自己在外面吃苦受累【,加一逗号】艰难度日,也要让我们能够读书、吃饭等【改为“吃饱饭,读好书”】,这些都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啰嗦,可去掉】他们的这种力量是爱给予的。因为我的父母一直对我们【与“我”矛盾】有着美好的期待【此举和第一句重复,可以去掉】。”
2.观察能力的发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熟视无睹”是常态。对生活的敏感度、洞察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社会人的能力要求,这方面的意识就要从小培养。试想,一个没有观察力的学生能写出鲜活的作文吗?因此,在评改的时候,老师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进行更好的观察?
3.素材积累的习惯。素材积累,就是要提醒学生将阅读、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加以记录,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更应如此。在评改中,教师要注意精心选择评改的习作与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素材我们如何“炼成”,平时我们如何更好地积累素材。
4.习作知识的落实。习作是要讲述一些知识的,这是习作能力发展的需求,在评改中落实习作知识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此时学生已有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的点拨更容易理解,比如“审题”、“选材”……
力点二:“折叠的课堂”用评改有效展开习作过程。
同样作为习作软肋的评改常常被老师所“折叠、挤压”,以至于评改成了一种形式。有效评改就需要展开过程,从折叠走向“舒展”,还评改以本来面目。
1.全程评价。舒展习作评价的过程,就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积极)评价,作中评价以及作后评价,将评价覆盖一次习作的整个过程。
2.典型评改。小学生习作存在着问句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为奇,常见的有“然后病”、“关联病”、“后来病”、“哑巴病”等等。这些普遍性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老师进行讲评。请看一位老师对“关联病”、的讲评:
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他很爱学习,次次都要考100分才肯回家。
师:“个子高”和“爱学习”,没有转折关系呀?高个子一定不好好读书?(生笑)删去“虽然/但是”。
我的同桌是一个神经质的班长,但是他有很多长处……
师:神经质的班长,就没有优点?(生笑)删去“但是”。选一句读,通顺不通顺?
生:通顺。
师(板书“‘关联’病”,生念,笑):大家的作文里有不少“‘关联’病”,请你帮忙改一改。
虽然妈妈很注重保养,但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
她不但可爱,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天天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生:我改第一句,删去“虽然/但”。
师:妈妈不注重保养,就不觉得妈妈“美”了?
生:我改第二句,删去“不但/而且”。
师:开心果和可爱,没有递进关系。
……
3.二度修改。评改实则上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所以二度修改尤其重要。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习作《难忘的第一次》就安排了“二度修改”,旨在通过二度修改,“让细节再度闪亮”。
《难忘的第一次》第三板块安排:“修改”,让细节再度闪亮。
1.自我赏析:用心读读自己的作文,用横线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细致的地方(3处以上),如果觉得没有,就要考虑进行补充;用波浪线划出自己得到的“启示”之处,如果没有,要考虑直接写出或者含蓄地表达出来。
2.同桌交流:相互提出对方的三个优点(包括一个精彩片段),至少提出一个修改意见。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针对同桌的意见进行修改。
3.二度指导:
(1)请同桌推荐的小作者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同桌先谈推荐理由,然后小作者读自己的作文(或片段),其他同学针对推荐理由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典型片段进行二度指导:片段中还可以展开哪些细节描写?如何使文句更加美化?如何使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更加妥帖?
例: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根针管,往里抽进了药水。我被吓到了。护士轻声说:“不用怕,打针不可怕的。”我停止了哭泣,紧闭双眼。正想着,她把针一下子扎了进来。
讨论:还有什么地方可抓细节进行描写?预设:如“吓到了”会是怎么样?“正想着”我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进行补充。
(3)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尽量利用细节将作文的重点片段写具体(最好反复读,每读一遍找两个错误,补充一处细节描写)。
4.公共展示。从“读者意识,读者审美”的视角重视学生习作成果的品评与修改,公共展示性质的“发表”与分享是实现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重要策略。基于这样的考虑,习作之后就应当更好地盘点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发布,实现个人与一个群体之间的互享。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活动,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发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评价,同时组织班级“编辑部”将学生的作品汇编成册。
力点三:“落花流水春去也”用评改有效树立习作尊严。
习作评改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习作畏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少。而老师也常常抱着“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态度,草率了事,这实际上是不够尊重学生习作的表现,有效树立习作尊严也是评改必须要关注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习作尊严关乎学生人格尊严——“课标”所说的习作自信心也离不开这一点。故而在点评中需要把握:
1.多“评”少“改”。对于学生而言,即便其习作问题很多,只要是其认真而为的,则是能力的问题。需要老师在“改”时把握尺度,不宜“遍文开花”。试想,“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的修改带给学生的则是较重的打击。那么在改的时令上,在有问题的地方可画画横线,打个问号等提示学生……老师可以稍多写几句评语,用“评”来替代“血淋淋”大面积的“改”。
2.多“商”少“责”。多用商讨性的语句和学生对话,引发学生二度修改的热情,指导二度修改的方向,不宜直接指责甚至使用一些出格的语言。比如上文的评改中,有一位老师的评语就比较妥帖,专家点评时就赢得了其他老师的好评:
“你的梦想很美好,老师也知道你也一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你用优异的成绩一步步地走向梦想剧场。老师祝贺你!如果能把平时努力的事情在文章中得以呈现的话,老师觉得你为梦想的努力更加具体感人。另外,老师也希望你在作文写完后大声地读给自己听,这样你就会把其中的错别字、标点剔除掉,也希望你将修改通顺的文章动情地念给妈妈听听,因为你的梦想里有你妈妈的一份殷切期盼,不是吗?祝愿你的梦想能够像花儿一样绽放!”
三、追问:习作评改,我们最终走向哪里?
“评改”本身不是目的,那么最终要走向哪里?
1.走向“学生自能”
当我们再次细读“课标”的时候,你不难发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主要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其实学生的修改、老师的评改最终都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实现“自能习作”。阅读“课标”第四学段“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同样也是说明这一点。
2.走向“言语人生”
习作评改从哲学意义上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养成语文素养,表现其诗意的言语人生:
从表层看,习作是言语表现性和创造性;从深层看,是人的存在性的言语生命意识。由此生长的语文素养,首先是养护、培植指向存在的言语生命自觉和健全的言语人格心理,涉及由内在的言语生命冲动产生的言语表现欲、发表欲、创造欲、自我实现欲,追求超越功利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理想、信仰等。其次是外化为顺应人的言语潜能、禀赋和个性成长的文章图式和言语表现力,包括丰富的知、情、意,敏锐深邃的言语感受力、洞察力、思考力、创造力、表达力等。在这里,人的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是第一位的。(潘新和语)。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当我们回首审视这些最为质朴的习作教学理念时,我们会恍然明白——习作是一种语言生命的存在,因此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其成长。同样,作为习作的“评改”其本质就是一种言语生命的表现,是学生走向言语人生的必然途径,我们决不能马虎草率!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