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新闻评论 增强舆论引导力——兼谈《拂晓报》的“拂晓时评”专栏

2012-08-15陈成光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3期
关键词:评论员党报舆论

□陈成光

(拂晓报社,安徽 宿州 234000)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指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正如他所说,引导舆论是党报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地市级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三级党报之一,担负着引领社会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任。而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理应在引领和谐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现状

当前,在许多地市级党报,新闻评论相对于消息、通讯等来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界。一是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新闻评论在地市级党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机制不健全,地市级党报由于经济等因素影响,专门设立评论部来操作新闻评论业务的寥寥无几,新闻评论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的境地;三是新闻评论传播效果差,稿件内容陈旧,形势套路化、格式化。无论是在选题、视角,还是在取材、文风等方面,都缺乏大胆创新和突破,针对性不强,可读性更差。经常是摆出一副教训人的面孔,进行居高临下的灌输式说教,颐指气使,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

地市党报采编人员在报纸上编发、撰写新闻评论,无疑是代表了地市级党委的声音。这个声音告诉人们:党和政府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给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只有唱响了这个声音,高扬起这面理论旗帜,才能把地市党报办得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一张不发表新闻评论、没有理论版的地市党报,犹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亦如“瞎子”、“哑巴”办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地市党报办好的!读者从地市党报上读不到新闻评论,又如何能够明白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呢?正是基于此,一张报纸,特别是地市党报,切不可无视新闻评论的“匕首”、“投枪”作用。

既然新闻评论在地市党报上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有些地市党报的采编人员却不重视编发和撰写新闻评论呢?究其根源,这里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业务素质的因素。

探索

一份地市党报,如何在提供内容的质量上高出一筹?权威、公正、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闻评论,毫无疑问将成为媒体新一轮竞争中最有效的利器。如何才能尽快改变地市级党报评论现状呢?一些地市级党报在发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9年下半年以来,拂晓报社借鉴《嘉兴日报》成功经验,探索建立评论工作机制,开始了由“信息量竞争”进入到“观点竞争”阶段而跨出的尝试性一步。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拂晓报社虽不能像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嘉兴日报》一样,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也从报社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了新闻评论部。新组建的新闻评论部,一是头版开辟了“拂晓时评”栏目;二是参与重大典型报道;三是探索“评论记者”的工作机制。报社规定专门从事评论写作的人员每月四篇评论即算完成本月写稿任务,同时规定各采访科室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每月必须完成一篇以上评论写作任务,试图从体制改革入手,努力用体制创新来保证党报新闻评论改革的持续推进。

作为地市党报,《拂晓报》需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组织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有的放矢地阐明工作部署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组织实施,从而增强指导性和启迪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为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但如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各级党报普遍面对的难题。对此,拂晓报社不断改革,通过更好地体现“三贴近”原则,来增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舆论引导力。报社还网罗了宿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等一批熟悉政策、擅长评论写作的高手,组建完善通讯员队伍尤其是特约评论员队伍,为报纸评论提供“智库”,拓宽稿源;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与全国各地知名评论写手联系,将他们的文章“请”到本报,进一步拓宽稿源。

对策

首先,要坚持“三贴近”,积极引导舆论。2011年,拂晓报社结合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下基层,深入到基层单位、企业、群众中,了解宿州市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不足,编发了多篇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评论。2011年5月,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争创“四型机关”、争做优秀公仆活动,《拂晓报》立即组织了一组评论员文章。先后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开展争创“四型”机关活动势在必行》、《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机关》等五篇评论员文章,对活动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涉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会议,评论也应紧紧跟上。如2011年上半年,召开的市政府工作任务第三次调度会,报社就邀请市政府办负责人撰写了《奋力起跳“摘桃子”,全力实现“双过半”》的评论,就确保完成上半年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思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由于对实际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每篇评论都针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阐发,既体现了市委的精神,又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指导性大大增强。

其次,在写作方法上改革,更加注重贴近群众,增强亲和力。反思近年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照抄文件、文风生硬,是影响评论引导力的一大问题,报社决定在这方面进行改革。2009年以来,拂晓报社新党委班子首先从不断增强办报人员素质入手,开始了提高报社评论的探索。提高办报人员素质办法很多,既可以组织全员学习,也可以强调个人自学;既可以参加成人类院校新闻专业学习,也可以参加短期培训班。拂晓报社在这方面肯下功夫。报纸创刊70余年来一直注重编发新闻评论,也重视培养撰写新闻评论人才。尤其是2011年,报社特地把这一年作为素质提升年,连续选派30多人,到中报联培训中心,学习新闻理论知识、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保密的有关规定等,还参加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组织的理论宣传专题研讨。■

猜你喜欢

评论员党报舆论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引领社会的评论员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