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对策思考
2012-08-15唐冰冰
唐冰冰
(中共玛纳斯镇党校 新疆 玛纳斯 832200)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下简称“五个多样化”)日趋明显,给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也给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开展好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各级社区党组织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五个多样化”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影响分析
(一)“五个多样化”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对象的影响。一是对社区党员思想观念的多重性影响。“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组合,经济成份的复杂变化,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调整,给社区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先进与落后,交相并存,异常活跃。其积极的影响为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注入现代理念,提供观念支撑。其消极的影响则表现为落后的、陈旧的,乃至庸俗的思想,背离了社区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对社区党员职业身份的多重性影响。“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就业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职业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一种不固定状态。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的驱动下,社区党员的工作岗位不再象计划经济条件下纯粹依靠组织安排,很多情况下,社区党员从更有利于体现个人价值出发,根据个人自愿和岗位需要的双重标准,对工作职业岗位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这对社区党员如何实践和维护好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是一大考验,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带来严峻挑战。三是对社区党员流动的多重性影响。“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流动加快,流动轨迹的不规则性,流动方向的不确定性日趋明显,并逐步呈扩大趋势,表现出跨部门、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的流动现象。对社区党员个体而言,流动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有的社区党员组织关系长期空挂,脱离组织视野,成为“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有的不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成为“口袋党员”;相当一部分党员存在“两不管”现象,即流出地党组织不能管,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有的党组织内的党员成份复杂,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域,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困难。所有这些,给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五个多样化”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者的影响。“五个多样化”对社区党员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党组织自身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一是对党组织设置的影响。“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多样化,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急需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这些组织延伸。而长期以来,党的工作覆盖面是建立在单位制的社会基础之上,党组织绝大多数是按居住区域、行政区域和生产单位、工作单位设置的,这种静态的设置形式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发展变化以及社区党员的高速流动,影响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给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对党组织教育模式的影响。总的看来,目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仍然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社区党员一般只能在指定的一个组织内过组织生活,这种模式适合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相对固定的特点。然而在“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社区党员流动性增大,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对象处于开放和动态之中。面对松散型、动态型的教育管理对象,现有的静态教育管理方式显得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教育管理难度明显增大,一些社区基层党组织普遍感到教育无从着手,管理难以实现。三是对社区党组织教育职能的影响。党组织设置的单一,教育管理方式的粗放,必然给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发挥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一些社区基层党组织消极应对新情况,教育职能难以发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一些社区基层党组织思想准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思考研究,无力应对,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满足于过得去,甚至于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听之任之,撒手不管。另一方面,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在一些非公经济组织,社区党员的频繁流动,使党组织成为“空壳”,不但正常的“三会一课”难以实现,有的甚至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进行。
(三)“五个多样化”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标准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总是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总是同党在一定时期或阶段面临的历史环境紧密联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社区党员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相对封闭,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的生活空间、社交空间都比计划经济条件下更为开放宽泛,群众对社区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由过去关注“八小时”的工作圈,转变为更关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进而对社区党员先进性要求转为“全天候”,这对社区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经济条件下,社区党员的就业方式和岗位相对稳定,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比较简单,因此,社区党员先进性标准比较统一,规定也较为原则。“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要充当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从事许多不同的行业工作。同时“,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群众对社区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仅要看思想,而且要看实际行动,看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所有这些,都对社区党员先进性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体现共性内容的同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社区党员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标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二、“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与时俱进,明确新世纪新阶段社区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开展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首先明确社区党员的先进性标准。我们党是由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制度组织起来的政党,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基本理论,决定了党员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是始终如一的。但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对党的先进性认识也是这样,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社区党员先进性的形式、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因而,社区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补充相应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模范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对照这个要求,新世纪新阶段社区党员先进性标准有新的时代内涵。即:社区党员要当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然而具体到不同行业、岗位的社区党员来讲,除坚持这些共性要求外,还必须突出个性特点,因而衡量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也应有所区别。比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共性要求。对社区党员而言,就是要不断创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质量,从而在实践中,切实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整合资源,夯实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在“五个多样化”条件下,进行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首先把社区党的基层组织整顿建设好,使各基层社区党组织在开展社区党员教育工作中履行好应尽职责。一要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组织机制,最大效能地发挥社区党的组织优势。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要求社区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与此相适应。一方面要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基层党的组织,消灭“空白点”,拓宽履盖面;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社区党组织资源,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确保社区基层党组织健康正常运行。为此,科学合理地调整社区党组织的内部结构,实现社区党组织设置从过去以工作地点和职业划分为主的单位化细胞型向以生活地域和地缘联系为主的属地社区型转变、党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向网络型的“转变”,以适应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差异性和经济组织的变动性要求。当前重点是要在各类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解决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问题和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问题,采取新建、联合、撤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新经济组织建立与党组织设置同步,保证新经济组织建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二要整顿软弱涣散的社区党组织,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对社区党组织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对起不到应有作用的社区党组织进行整顿教育,对一些党员流动大,社区党组织名存实亡的,进行撤并重组;对于战斗力不强、发挥不了作用的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三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的组织关系。对社区改制企业,要做好党组织的调整和优化工作;对新生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按照有利于组织管理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和行业部门管理,及时纳入组织管理系统;对于从单位游离出来的党员重新组织到驻地党组织,解决“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建立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的组织整合。
(三)求真务实,探索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注重理论武装,解决部分社区党员宗旨观念淡化的问题,确保广大社区党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面前不迷茫,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面前不困惑,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高尚纯洁。当前要突出对社区党员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使社区党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提高党性,端正党风,严守党纪,保持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注重分类施教,解决教育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先进性要求是对共产党员的普遍性要求,社区基层组织应当把党员先进性要求同各种不同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既把先进性要求寓于共产党人的职业活动之中,又要善于帮助他们跳出职业的局限,胸怀全局,朝着共同理想前进。要不断改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因势利导,因人制宜,体现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要求。在内容上,既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社区党员头脑,又要抓住现实生活中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既要加强对社区党员的宗旨、信念教育,又要强化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形式上,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走集中、分散、小型相结合的教育管理路子,变单向灌输为激发共鸣,变上下一辙为统分结合,变追求声势为注重实际效果,使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要创新教育手段,在广泛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化教育等现代大众传媒工具的基础上,重视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先进手段的威力,实现由口头、文字、声像到网络的飞跃,引发整个教育工作从观念、内容到队伍素质、保障措施等全方位的变革,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三是注重实践锻炼,解决社区党员作用弱化的问题。在职党员开展“八小时尽职在岗位,八小时外奉献在社会”的“六带头”主题活动,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区治安,带头创建文明小区;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退岗不褪色”的“五个一”活动,即在社区交一个帮教朋友、管好一片绿地、包好一个楼道或院落卫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出一个好主意;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四保”活动,即保证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和学教活动、保证按时汇报思想工作、保证按时交纳党费、保证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纯居民党员中开展“社区飘扬的旗帜”和“五百”主题活动,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认百家亲、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努力建立和谐发展的新型社区。
(四)建章立制,建立保持社区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应景之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将“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来讲,重点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优化社区党员队伍的吸纳机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严格入党条件和入党手续,高起点地吸纳高素质的党员。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制度,推行发展党员工作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问责制,从“入口”上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是完善社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机制。要适应“五个多样化”条件下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需要,完善社区党员双目标管理制度,针对不同行业、岗位党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管理条目,检查党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情况。同时,健全社区党员管理制度,实施长效管理。如对于流动党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的登记、汇报、联系制度,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使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管理和监督之下;对于在职党员,要严格民主评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创先争优制度等,从制度上约束和激励党员保持先进性。三是建立党员队伍的出口机制。按照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评价考核体系,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双票双审”制、党员告诫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四是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确保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