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心灵的对撞、冲击:电视深度报道研究
2012-08-15文丨赖燕芳
文丨赖燕芳
不少人总是认为以文字见长的主要是报纸,这就形成了说理立论,而电视则主要是以画面见长,主要是体现展现以及抒情,在报道中并不将说理立论作为主要长才来发挥。在如今的电视报道中也确实如此,电视通过画面更加直观地将所要报道的内容展示出来,也正因为这样使其在主要传播方式上占据较大的优势。但正是电视报道主要是从视觉上刺激观众,却对电视深度报道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使深度报道领域成为了电视报道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还是由于深度报道必须建立所掌握的论据上,再进行理性概括。它主要是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前瞻以及预测,这就要求必须具备较深地理论含量,使报道更有力度。也就是说深度报道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支撑,而电视报道则主要是感性特征,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作为电视记者应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将图片及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电视画面来更加直观地展示问题、表达看法、表明态度,使大众对报道内容更加清楚明了。这就要求报道必须具备较强的事实性论据,将抽象逐渐转变为具象的方法,加强报道的可视化效果。
1 对数据进行形象化演绎
深度报道可以说是引导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就是说深度报道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但它却也离不开数学手段。尤其是在单独的报道中更是需要各类数据来支撑。例如:在对某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时,就必然需要对该地区的人均收入、GDP以及产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若在使用这些数据时,不能够发挥其实际效果,就必然会造成“鸡肋”的效果。
电视深度报道首先应当树立起将抽象转变为形象化的基本观念,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改善数据给人们带来的枯燥感,要做好深度报道就必须将这项技巧熟练掌握[1]。由于电视报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线性特征,也就是说电视报道往往是转瞬即逝,简而言之,通过将抽象的数字转变为可感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读报节目在2009年7月5日对“一周热词:天价外援”进行点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如下技巧:
此番引进本泽马之后,皇马已经在今夏的转会市场投入了2亿900万欧元短短22天,花费2亿多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亿,这大手笔真是史上之最呀!若你是NBA球迷,那么你可以用这2亿欧元组建起梦想中的超级球队;若你是投资爱好者,那么这笔钱足够你造一座黄金做的房子;若你非常热衷游泳,这笔钱足够你建筑两个水立方;若你是李宇春的歌迷,那么你有福了,你可以请李宇春为你唱200年的歌。
2亿多欧元究竟有多少?这个概念非常的模糊,而经过主持人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观众的对2亿多欧元的概念也就非常的清楚明了。这挡深度报道节目,将时间以及空间的维度,或者是妇孺皆知的娱乐人物等作为参照,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形象化的解释。
2 对理论和政策进行故事化解读
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有着一定的差异,电视媒体主要是通过视听来进行播报,但由于深度报道中必然会包含较多的理论问题,平面媒体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来展示所要报道的内容,但这种过分累牍理论的形式并不适合电视报道[2]。电视工作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唯有通过抽象转变为形象化以及运用事实事例来转变枯燥的理论。这种方法必须结合电视传播规律,将电视观众接受习惯作为主要着手点,通过可视性来消除理论带给观众的枯燥感。
例如:为了实现对海洋产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始终保持资源的供应,海洋局对此颁布了相应的政治规定。但是这些政策的概念具体是表明什么,其在海洋产业中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这些政策的出台又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利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曾经通过“渔民杨德勃换船记”一则故事给观众进行了解读:
杨德勃生活在青岛市,是胶南西杨家洼村的一个渔民。初期,他主要靠近海捕捞来维持生计,每天他都能够满载而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海的资源越来越少,为了生计他将原来的小船换成了大船,并跑到远海进行捕捞。不少渔民也纷纷效仿,使得杨德勃为此事非常的头疼,这时当地渔业部门开办了深海养殖新技术推广班,他觉得眼前一亮参加到了这个推广班中,这个推广班不仅为渔民带来了技术,还为他们提供了养鱼大网箱补贴1万元的政策,不仅如此镇里也会为其提供3000元的补贴金,最后在采访中,他回忆说道:当时我觉得可以,投入了50万元的资金,当年凭着卖鱼就赚回了40来万,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而现在他又引进了更新的技术,只需要躺在家里就可以看到8个网箱中的情况,可以说是躺在家里赚钱。这时记者通过画面告诉观众“青岛市,靠渔业为生的渔民达到了总人数的一半。我国在海洋科技的发展中投资了超过300亿元的资金,有效带动了渔业,使其总产值达到了70%以上。”通过这个故事,宏观经济政策不再枯燥仅是各种数字或者模糊的概念,而是通过故事得到了有效展现,充分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意义,使观众对深度报道的内容更加清晰。
3 记者在现场展示论据、表述论点
《焦点访谈》可谓是众人皆知,而这档节目仅凭五个字“用事实说话”就明确了它的定位。该节目主要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性的深度报道节目。简而言之,电视记者在节目中通过所掌握的证据出发,并逐渐将论点展现出来,可以说这档节目包含了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闻评论多方面内容。而在过去的类似报道中,仅仅是报道作为报道,评论作为评论,将观点和做法分得非常的清楚,这就非常不切合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同时也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3]。在这种节目中,记者出境可以说是整个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闻评论展现的方法之一。其中,体验式出境可以说是就是为了对论据进行展示、对现场进行论证以及对观点进行印证。
例如:在《王怀忠的两面人生》节目中,这是一期警示专题片,在节目中,首先看到的是记者出现在一堵普通的围墙前面进行播报,并向观众传达了王怀忠当年权倾阜阳时,为了向人民向上级展示自己的“政绩”,他在村庄的外延修起了一堵围墙,将贫困农户的破旧房屋围在其中,而这堵墙则被当地百姓们称之为“政绩墙”。当记者一边向观众讲述过程,一边将镜头切换到另一个画面,出现在镜头里的是被“政绩墙”包围的破旧茅屋,通过这个画面的切换,可以看到墙内外完全就如同两个不同的世界。而记者通过这个画面的采访就将证据充分把握在手,也充分证实了王怀忠扭曲的“政绩观”,将官场腐败与祸国殃民之间有机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电视记者能够在恰当的时机选用事实性论据,能够使论点更加无可辩驳,并且可以将论点逐渐明朗化,使它所要表达的模糊概念更加简单清楚。并且电视的一过性、直观性以及受众群体的大众化背景,具体形象的画面和事实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激发观众的共鸣。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电视深度报道必须通过事实性论据,来支撑报道中提出的论据,并通过可视化的观点处理,使电视深度报道更加符合其传播优势。
[1] 孙巡.深度报道如何做“深”?[J].新闻战线, 2011(03):20.
[2] 曲彦春.关注深度报道,提高电视新闻影响力[J].当代电视, 2012(01),87.
[3] 吴滨. 浅议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J]. 当代电视, 2009 (09):11.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