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
2012-08-15韦紫辰
韦紫辰
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
韦紫辰
公务员考试是我国党政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职业选择和考试成功率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探讨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和作用,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对实现公务员考录的公平性,推进公务员考试的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看待不同区域公务员考生的录取率;下大力提高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注重优化公务员考试教育环境;采取灵活就业形式,拓宽多种就业渠道;适时推开分级分类或分地域考试。
地域环境;公务员考生;教育
一、引言
2011年11月27日,2012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拉开帷幕,这次考试,共有133万人报考,96万人参加考试,有46个招录职位的报考比例超过1000∶1,其中,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报考比例最高,为4124∶1。而与2004年国考相比较,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报考与录取比例为12:1,2005年的比例为100:1,最高的达到322:1。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考试规模越来越大,考生录取难度已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中国也有句俗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剖析“中国第一考”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我国目前现行行政机构架构、用人体制机制和确保社会公正公平等因素的影响外,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报考的职位、数量、就业趋向和考生整体素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深入探讨地域环境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今后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合理设置公务员录用职位,有的放矢的实施科学命题,有步骤地推进分级分类分地域考试,加快提升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表现
(一)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地域环境具有确定性的特征,它是一个人成长的外部世界,也是公务员考生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地域文化的特征,彰显一个地域长期形成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考生所在地的社会传统文化、道德风气和精神风貌等诸要素。从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情况来看,地域文化环境影响着公务员考生的人员数量、报考的职位、区位等,制约着公务员考试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
11“官本位”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厚实。尤其是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止于清末长达1300余年的科举制,使一些区域和地方形成了浓厚的“学而优则仕”文化和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这种仕文化和官本位意识在中国北方尤其是中原大地影响十分深远,反映在当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上,一些在校大学生包括其父母把其毕业后能否考进机关岗位工作,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目标。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北方沿海某省份,省考公务员考生每年达35万人以上,2010年超过40万人,占当年全省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0-80%左右。国考报考人员数量该省每年也达到或超过10万人,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据了解,形成这种庞大的公务员考生人群的原因有三:一是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公民的赋予,许多有志于学有所用、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毕业生自主投入到了报考公务员的行列;二是公务员考录摒弃了血缘、门第、关系、文凭等因素,进行“玻璃房里竞争”,自1996年这个省各级机关实行“凡进必考”以来,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一直坚持公平考录、公正考录和科学考录,组织计划严密,执行制度严格,赢得了考生信赖及社会的认可;三是与所在地域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由于受儒家学说和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影响,目前在这个省份,上上下下对公务员这一职业认可度较高,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毕业生家长,都对进入公务员队伍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他们认为这一职位相对稳定,待遇尚可,工作环境好,人员素质高,个人价值和地位也能够得到社会肯定,因此一些家长把子女能否考上公务员,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岗位目标。据2011年11月28日《齐鲁晚报》报道,2012年国考期间,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90%的应届毕业生都参加了考试。与我国上述一些地方情况不同的是,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地方,由于受官本位意识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少,一些毕业生对考公务员已抱一种平常心,他们认为就业途径千万条,毕业后可以经商办实业,可以从教授徒,也可以到独资外商企业工作,只要谋到个饭碗未必千军万马挤“考公”这一独木桥,为此报考公务员的热情远不如原籍户口为北方的毕业生。
21求稳怕乱的中庸文化。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庸文化的特点是不偏不倚,不早不晚,不冒进不粘滞。所谓人不出头,木不当轴,不立于他人之先,这是中庸之道的思考及表现模式。由于一些地方受这种中庸文化的影响,笔者在参与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感到目前我国公务员考生抱有“随大流”、“冫奏热闹”等从众心理者大有人在。比如,有的人谈道,周围人参加我不去报考,感到脸面上过不去;更重要的是一些家长动员要求大学毕业的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千方百计进入公务员队伍,以求得上下左右平衡平稳。为此,一些考生只好以顺为孝,听父母之言,奉父母之命,成为名副其实的“考碗族”。近日,某省一公务员管理机构作了一个统计,近几年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者有三个三分之一。第一个三分之一是真学真考者;第二个三分之一是“打酱油”、“跟风考”者;第三个三分之一是经经场,练练手者。
31崇尚权威的道德文化。遵崇权威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由来已久,这种文化意识今天也或多或少影响了社会上的家长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选择。与一些重商轻农的地域相比,在一些尊崇权威、官员至上、把“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的地方,少数人相信有权能使鬼推磨,只要进入有权有地位的机关部门,就意味着能够改变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地位,实现美好的人生前途。而要“学而优则仕”,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当前报考公务员则是捷径之一。可以说,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比例持续走高,除一些外在因素外,尊崇权威的价值取向,过分重视公共权力资源职位,也许是公务员报考过热的内在原因。
(二)地域生存环境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存环境的好差影响着公务员考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选择。
11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影响和培养更优秀更合格的考生。在生存环境较差的地区,不可否认,面对逆境,确实造就了一大批意志坚强、勤奋努力、才华出众的高素质人才。但总的讲,生活在经济条件环境好的考生比一般生存环境的人,成才几率和机遇要多一些。据某人才测评机构近几年调查的结果,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好,家庭教育经费投入多,公务员考生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的成功率,都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要高,有的甚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一位经常参与公务员面试考官告诉笔者,每次参与公务员面试,都会遇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考生,但从参与人员面试的情况一下子就察觉到,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考生从气质到知识面能有着明显差别。经济富裕地区的考生一般知识面宽,阅历丰富,思维灵活,性格果断,仪表整洁,举止大方,表达能力好,得分的能力也比较强。而经济不太富裕地域的考生,除了个别特别优秀者外,大多数考生表现为心理和行为紧张,思维不够灵活,知识面不宽,表达能力稍弱,往往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逊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
21生存环境好差影响了考生的职业选择。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考生的就业选择与个人的发展空间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条件越好者,要求工作的层次越高。一般来说,机关层级越高,人才济济,竞争力和个人工作压力就较大。虽然如此,但经济环境好的考生认为,在机关层次高的工作环境中,见识比较多,个人发展的机会多,成长的也快。一些公共资源权力较多的岗位,更是生存环境优越的年轻人就业选择的平台。据了解,自去年,国家出台从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招考公务员应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规定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省级城市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及一些家长表示,鉴于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可能会很长时间才适应基层艰苦的环境,加之个人婚姻成家等因素,下一步选择工作岗位的目标,还是选择所在市级城市机关公务员职位和市级事业单位,即使子女在城市打上两年工后,再考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也不晚,而不能去经济不发达的市以下基层就业。事实也作了最好的佐证。2012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有46个招录职位的报考比例超过1000∶1,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关、国税、气象、海事、民航、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的职位,报考比例相对较低,甚至有100多个岗位无人报考。
31生存环境好差影响着考生的人生目标趋向。考生的人生目标与经济发达的程度有密切联系。实践证明,经济越富裕的地区考生对职业标准较高,有的要求专业对口、岗位优越,有的则要求待遇从优,有的则要求去高层级机关,还有的则要求工作环境好、社会名气大、甚至明确选择公共权力资源多的职位等。否则,宁可在家啃老也不去报考自己认为不理想、不愿去的基层职位。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封闭,一些考生虽然视野不开阔,但对个人职业岗位地域、待遇等,比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考虑得要少得多,他们在报考职位时,往往选择了本地域及基层的公务员岗位。由于报考人数较少,与大城市的一些机关职位相比,竞争不太激烈,使很多考生得以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践证明,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考生,进入本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后,没有像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毕业生考入基层后出现大量的离职,而是在工作中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表现了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安心本职,扎实工作,勤奋创业,成为了新时期本地域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年轻精英和带头人。
(三)地域教育环境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甚广,这个故事说明了教育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所谓教育环境,是指考生周围的学习氛围和受教育程度,它影响及决定着一个人的刻苦学习精神和自我发展趋向。地域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地域的社会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氛围以及周围所在地的校园环境。据2011年1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当前我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指数处于上升趋势,东南区域教育贡献显著。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部前进、中部稳定和西部下降的格局。沿海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经济实力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地域教育环境或地域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形成和提升公务员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考生本人能否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大门的基础条件。地域教育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基础的好差影响着考生整体素质。公务员考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考生体质及心理、思维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选择。公务员考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处在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益的教育环境以及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中,能够接受一流或高水平的严师指导教育,一般来说,考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维开阔,掌握的应识应会能力较强。而公务员考试则主要测试考生的知识面和基础知识,因此,教育基础好的地方公务员考生比教育基础差一些的地区相比,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可能性较大。有人作了这样一个统计,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被录取的公务员,山东省籍考生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有些中直单位总分前三名的考生均系山东考生,特别是该省沿海地域的考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齐鲁大地历史上受儒家学说及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很深;加之建国以来该省一直重视教育投资,地方教育基础牢固、全社会整个教育环境氛围好。山东省与江苏、陕西等地相比,虽然名校较少,该省一些考生在高考时有时发挥一般,所毕业时的大学不是“211”,也不是“985”,学校名气也不大,但由于这些考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受到良好的地域教育和家庭重视教育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人从小养成了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习惯,知识基础扎实,一旦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有很高的成功率。如山东政法学院、原山东财政学院、原山东经济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在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家机关部委工作。相反,我国部分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参加公务员考试人员基数很大,考生本人下的功夫不小,但由于教育投入少,基础不牢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考生的成功。
21教育水平高低影响着考生的录取率。教育水平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程度。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家中老人知识掌握的多少,文凭的高低,周围人文环境的好差,将对一个考生的成功起重要作用。考生在良好的家庭和高教育水平的环境中长大,一般善于总结考试经验,准确把握知识点,在较短时期掌握考试的技巧和规律,比较会考试、善考试,考试的胜出率也比较大。据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人员家庭背景情况统计,2009年教师家庭出身的录用1614名,录用率为1219%,而当年个体家庭出身的录用率为219%,教师家庭出身比个体家庭出身高出9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出身录用率为317%,教师家庭出身比自由职业者出身高出8个百分点。当然,公务员考生被录用有多种原因,但教育水平高低对考生成功的影响已被一些专家学者所认可。
31教育文化好差影响着考生的竞争力。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是考生成功的精神力量和源泉,也是公务员考生成才的动力。综观考入公务员队伍,并迅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成绩的公务员,很多人都是在学校期间接受了健康积极文化的影响,他们无论是在公务员考试期间,还是被录用为公务员,都能不惧失败、奋发向上,为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拼搏进取,有的在成为一名公务员之后,虽然身在基层,环境艰苦,但由于受健康教育文化的影响,他们都能在较短时间内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适应社会和形势的发展,躬耕为民,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地域就业环境的影响
公务员考试是依据公务员法建立的一项选拔考试。目的是通过提供一定的公职岗位,为国家机关选拔一大批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它虽然不是专门用来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但公务员报考却与地域就业环境的影响有关。据有关机构数字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外资、独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比较多,职工薪水待遇比同级同类公务员的收入高出一至四五倍,有的甚至十几倍,且个人发展空间也比党政机关要大,出国机会多,就业职位选择余地广,因此这些地区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数量正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还有的人甚至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后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离职进入外企或独资企业工作。我国江浙一带由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自由职业者已形成一定规模,加之政府采取了灵活就业方式,人们就业观念比较现实,就业岗位多样化,因此所在地的应届毕业生,对待公务员报考,也不像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当然,在目前社会中,影响公务员考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目前我国的就业环境外,还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就业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的就业观念、公务员考录政策、机制、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以及公务员队伍素质、形象和公务员在全社会的认可度等诸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对此,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和考试机构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研究和探讨,并下大力采取有效措施,对有关影响公务员考生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以人为本、高素质的治国理政的公务员队伍。
三、关于解决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影响的对策
(一)正确看待不同区域公务员考生的录取率
公务员考试与高考,虽然其共同特征都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但也有其各自的不同,公务员考的是公职岗位,高考考的是不同等级的院校。鉴于地域环境的重要影响,加之机关公务员职位计划设置的相对科学性,社会上不必过分强调区域公务员考生的录取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保证公务员考试公正公平公开和科学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选拔和考取出最优秀的公务员人才。至于有些地方为了确保本地域的毕业生进入当地公务员队伍,设定一些不必要的条件是不应该的。
(二)下大力提高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
考录命题是确保公务员考试科学性的重要内容。地域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各级公务员考试机构在组织笔试和面试命题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本地区考生的教育程度和知识基础。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考试部门认为公务员考试是一种竞争选拔考试,只要能排出顺序、分出高低就行了,没必要在提高命题质量上下功夫。为此,有些教育环境一般的地区,采用了教育环境较好地域的试题,考生进入考场后普遍感到试题较难,下笔不知所措,多数人得分不高,个别考生申论平均达不到及格分。如此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公务员考生报考的信心,而且也在社会上造成公务员考试出的是怪题、难题的假象,体现不出公务员考试最大的特点:公平、公正和公开竞争。且公务员考试命题应最大化突出地域特色,针对本地区、本岗位所需人才的必要素质及应知应会知识设置考题,以之引导考生复习趋向和关注点,选出知识架构和能力条件最适应本岗位的人才。
(三)注重优化公务员考试教育环境
目前各地公务员考试教育环境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培训班瞒天过海的现象,街头到处有“只要交钱就能保证考上公务员”的大广告,不同程度地让部分考生花大钱参加各种培训,这种不良的考试培训环境,诱导着考生不是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提升思想和人文素质,而是把公务员考试变成一种经济交换,金钱培训。笔者认为,今后要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考生中选拔大批优秀的治国理政人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自身教育环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公务员考试环境。
(四)适时推开分级分类或分地域考试
重视地域环境因素对公务员考生的影响,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我国公务员考试分级分地域考试将是今后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可汲取一些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确保考试安全顺利的情况下,逐步推行分类考试和分区域考试,采取不同的考题,招录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考生。为了选拔安心本职、爱岗敬业的基层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可研究采取分时间、分阶段考录的形式和办法,让不同区域的考生尽量参加在本区域内尤其是面对基层的考试,招录基层人才。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减少考试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会使更多的基层公务员减少离职现象的发生,促进思想稳定,爱岗敬业。
(五)采取灵活就业形式,拓宽多种就业渠道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出现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无论对于人才的合理配置还是对正向就业的合理引导,或者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并非是一件好事。而要为公务员考试降温,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地域良好就业环境的塑造。要从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创业等多种灵活就业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确保我国公务员考试资源更加合理,管理更加安全,考录更加科学化,通过考试,尽快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一大批优秀的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杨士秋,王京清1公务员录用[M]1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1
[2]赵静,冯建民1科举考试对民族心理结构的塑造作用[J]1中国考试,2010,(2)1
[3]雷新文1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N]1人民政协报, 2011-11-281
[4]聂生奎1国家公务员局有关同志答记者问[N]1 2011-11-281
[5]陈华1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J]1理论探索,2011,(4)1
[6]林宝荣,林修果1公务员招录制度创新路径[J]1理论探索,2012,(1)1
(责任编辑 马晓黎)
韦紫辰,山东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邮政编码 250001)
C961
A
1672-6359(2012)02-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