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评
2012-08-15
“同票同权” 人人平等
事件:8日上午,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
点评:决定草案依据宪法和选举法有关规定拟定,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三个平等”要求,这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人权入法” 以人为本
事件:2004年“人权入宪”。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
点评:刑事诉讼制度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人权入法”既有利于更加充分体现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人权的法律保障更坚实、更完善。
“生态补偿”呼唤法律护航
事件:近日,浙江、安徽两省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磋商形成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点评:针对生态补偿制定专门的法律,是“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任务和目标。生态补偿“知易行难”,以新安江为代表的生态补偿试点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相信随着生态补偿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解决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血荒难解”扣问“信任危机”
事件:近日,一条求献血的微博在网上流转。一位名叫程云涛的父亲为身患白血病的3岁儿子手术用血,四处求助。据报道,这样的“艰难求血”正因许多地方血库紧张变得平常起来。
点评:“血荒”缘于“信任荒”,供血机制欠缺透明,信任缺失,阻挡了人们的献血热情。“血荒”的解决之道在于,尽快提高献血、供血全程的透明度,要用公开事实向献血者证明,献血的程序会被严格遵守,献血的过程卫生安全。
医改推进更需“双赢”思维
事件:据悉,山东将在县级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服务方式,并逐步向市级医疗机构推广。
点评:推行这一模式,受益的其实绝不只是患者,还有医院及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不但可以赢得更多的病源与口碑,也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对医生而言,可以卸下心理包袱,全心全意地专注于医疗工作。可谓“百姓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双赢”模式。
“房价合理回归” “消费需求扩大”
事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强调要“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同时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点评:房价的合理回归将为消费需求的扩大奠定基础、吹响号角,释放出更多的民生改善空间,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重要的指引作用。“房价合理回归”是民心所向,民生所需,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全民控烟” 刻不容缓
事件:3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调高烟草税以降低烟民数量,“中低档烟的调税势在必行”。同时,将控烟纳入卫生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地方政府一定要立法控烟”。
点评:与发展水平相近的亚洲国家相比,我国的烟草税率仍显偏低,上调烟草税确属必要。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烟草企业必须在香烟外包装上增加警示图形,以提高烟民对于吸烟危害的直观感知度。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加强执法力度,构筑青少年和烟草之间的真空地带。全民控烟,刻不容缓。
网络立法须明确政府管制边界
事件: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完善网络法律制度”。
点评:网络立法既要“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也要保障网民的自由权利。国家层面的立法要做到利益的均衡配置,关键在于确立政府管制的边界。与此同时,亦须尊重网络自身的发展规律,用网民自治的方式完善互联网治理,这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管理规律,也更加契合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理性看待“地方财收首超中央”
事件:日前,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表示,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7万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3万亿元,地方本级收入5.24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总量的49.5%和50.5%。这是自1999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超过中央。
点评:当前中央财政收入占比减少,和减税有很大关系;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其重要原因就是地方财政很多收入增加,如土地收入。谈财政收入分配,最应该谈的是,如何让政府合理花钱,如何让这些钱更多地花在百姓身上,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