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实践
2012-08-15本刊评论员
□ 文/本刊评论员
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方式如何“转”、如何“变”,不同的产业经济领域,不同的专业经济门类,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是何种产业经济形态,从成长规律的角度看,都面临着同样一个绕不过去的阶段-由粗放到精细,由分散到集约。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下,过去那种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以集团规模经营、质量经营、效益经营、科技经营等为特征的集约型经营管理模式日益勃兴。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进程中正经历着转型的蜕变。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练内功,提素质,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以管理和科技创新为手段,促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的推进,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并进而改变了劳动者的行为和习惯,带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悄然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岗位、一个员工、一个班组来说可能毫不起眼,但当我们把这些毫不起眼的变化绩效一点点累加起来,放到企业乃至集团公司的层面上时,就能体会到那一个个光点所汇集的数字的耀眼魅力。目前,我国的主力油气田开发陆续进入中后期,油气田含水普遍偏高,储层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动用难度增加。以大庆、长庆、新疆、吉林、华北等为代表的油气田企业,在油气田精细管理的生产实践中,采取“一组一策”、“一井一策,一层一策”的管理方式,把每一口生产井甚至每一个储油气层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对待,精细储层评价、精细注水调整、精细措施挖潜,通过注采结构优化、措施改造,提升油气层有效动用程度。这种类似大姑娘绣花一样的精细功夫用在每一口可挖潜动用储量的井上,几吨十几吨的日增产,不仅提高了油气田采收率,而且增强了油田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了油气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稳定。
炼油化工企业以对标管理为手段,参照国内外优秀炼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能耗、质量标准和装置管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优化参数和工艺流程,优化物料的分配使用,精细到了每一个螺丝的使用和每一份物料使用的收益比较,不仅保证了产品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最大化,而且提高了装置的安全环保可控水平。
油品销售企业以精细化管理为推手,通过业绩导向、程序至上、注重执行、效率优先的管理模式,与市场份额相匹配的仓储和营销网络体系,技能精湛、忠诚石油、团结协作、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最受客户信赖的油品供应服务商,绿色、安全、诚信、受推崇的消费环境的建设,逐步向从卖油到卖服务,从油品经营到多元商品经营,从加油站经营到加油站综合体经营的销售业务发展方式转变。
发源于企业基层的大量精细化管理实践活动,在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下,日益丰富多彩,亮点纷呈,正在成为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活跃因素和有力推手。大量生动的事例表明,石油石化企业只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就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找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企业只要紧紧依靠广大员工群众的聪明才智,打破体制机制的约束,充分调动起员工群众创造的积极性,就能释放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无穷潜力;企业只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注重发挥技术的开路先锋能量和系统支撑作用,就能在管理体系的优化中构建起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组织力量。
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已现,下一步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探索和把握规律,形成覆盖和指导各个专业门类的理论成果,在实践的再次检验中逐步丰富完善。如此,则石油石化企业的转型之路必然越走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