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2012-08-15张立哲
张立哲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张立哲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政治文化”是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来的一个概念。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中国国情,我们认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基本是指对于政治主体在社会化运动的过程所展现的政治态度、心理习惯、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因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不统一的特性。对于20多年的渐进式变革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分析的视角,对全面认识社会变革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提出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思想文化的问题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政治文化理论也纷繁复杂。我们认为,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完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关键所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流就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主流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毛泽东思想作为改变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局面,而且使中国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一个初具工业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作为一种主导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引导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成为精神的富有者,为新型政治文化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阶级斗争政治观向经济建设政治观的转变,将民众的政治情感由激越导向理性,把政治评价由理想转为现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构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加准确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政治认同感,调动了人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政治价值观出现了过分注重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需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公平等偏向,因而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要求。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求真务实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本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为构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信仰的政治价值新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研究意义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立”与“反”两种思想的斗争。而在改革开放以后,资产阶级的思潮多次出现,其本质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此同时,对姓“资”姓“社”的问题要有正确认识。判断制度好坏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对中国体制转型、政治参与及国家发展的有序化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不仅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所有内涵,更重要的是改变政治观念,调整政治价值观,促进政治行为的变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一方面是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的真实体现,另一方面又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就应分析公民观念、价值观与政治体制、政治过程的互动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透视我国的政治体制,由此来确定中国政治改革的方向,提高政治改革的预测度。通过大力培育新政治文化,有效地推进中国政治改革,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建设步伐。本文主要就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的。
(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人民群众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主体。但由于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并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限,它妨碍了我国公民对政治的自主参与,造成公民主体意识低下、政治效能感低下、政治感情冷漠。改造专制政治与改造公民缺乏效能感心态是建设民主政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有利于保持国家有序发展
在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难题: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很难能保持有机的逻辑关系。或政治发展使政治产生动乱,或政治稳定使政治发展受阻。能否找到一种能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使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两者兼而有之?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政治文化确实能达到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效果。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与执政者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使公民的政治要求能通过正常的途径与程序得以基本满足,而执政者的政策与资源配置也同样应该保持公正有效,使政治文化能够平稳转换,在这种情形下,保持国家的有序发展必定有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持续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上的空前繁荣。但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由于市场给人们提供的机会以及对市场机会把握的不同,加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几千年专制统治的结果,使民众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依附性、臣属性、顺从性,缺乏自主独立意识、民主政治意识以及公民权利观念和政治参与意识,而这些意识的缺乏使民众不能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主制度的运作是艰难的。因此,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培养出适应现代民主政治需要的先进政治文化,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所以,我国应建设和完善公民文化,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渐进有序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没有民主制度下的经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就不会成熟。下面略谈一些建设我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具体措施思路。
(一)针对公民社会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培育公民文化的土壤,是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转变的基本驱动力。市场经济建立的前提是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市场经济强调自由、平等、权利和契约精神;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要求个人以主体姿态参与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生活,反对对权威的盲从;要求突出个性和自我实现,反对单纯强调集体归属感;要求倡导个人奋斗和开拓进取,反对保守、依赖的生活状态,核心就是展示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同时,市场经济为创造公民文化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政治参与资本,保证公民参与的能力和条件。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04
D616
A
1674-6287(2012)02-0019-03
2011-12-21
张立哲,男,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行管法学科技教研室教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