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 激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合肥市蜀山区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做法和体会
2012-08-15徐明
徐 明
(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办事处,安徽 合肥 230031)
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 激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
——合肥市蜀山区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做法和体会
徐 明
(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办事处,安徽 合肥 230031)
所谓党政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为解决部门之间忙闲不均、资源浪费、效能不高等问题,打破党政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刚性制约,在编制、工资、待遇等在原单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才队伍在现有的组织框架内优化整合,流动人员与原单位工作全部脱钩,实现党政人才资源向中心工作、一线工作、急难险重工作等有序流动,强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激发党政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形成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
2008年9月,合肥市蜀山区首开先河,大胆尝试,探索建立新型党政人才管理理念,启动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人才“柔性化”管理引领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急需人才集聚带动中心工作发展,切实发挥出了党政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一、合肥市蜀山区党政人才“柔性”流动工作的做法
(一)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操作程序
1.搭建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平台。根据党委政府实际工作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信访维稳、任务繁重和急需充实力量的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等四个优先流动方向,确定了四大流动平台。一是构建蜀山区招商引资工作“柔性”流动平台,成立蜀山区招商中心;二是构建蜀山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柔性”流动平台,成立蜀山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三是结合深入开展平安蜀山创建活动,构建蜀山区维护稳定工作“柔性”流动平台;四是构建向任务繁重、急需充实人员的劳动维权、惠民直达、民生工程等“一线”职能部门“柔性”流动平台。通过深入调研,设置急需的“柔性”流动载体,搭建党政人才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平台,打造选拔、锻炼、培育优秀党政人才队伍的前沿阵地。
2.选拔优秀的“柔性”流动的党政人才。流动人员的基本条件是区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副科级(含副科级)以下人员,重点选调新提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军转干部以及在同一单位工作8年以上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综合素质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报名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填写选择意向书。组织部门按照“因人施岗、人岗匹配”原则,综合考虑人选、岗位匹配度,统一进行调配。
3.明确“柔性”流动机制的纪律。制定了《关于建立党政人才 “柔性”流动机制的实施意见 (试行)》、《区纪委、区监察局关于建立党政人才 “柔性”流动机制纪律的规定》、《蜀山区党政人才“柔性”流动工作实施方案》,对流动对象、流动方式、流动条件及操作程序、规范流程、流动纪律等都作了详细规定,确保党政人才“柔性”流动工作顺利实施。
(二)严格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
组织部门对于 “柔性”流动人员实行全程跟踪,动态掌握,双向服务,不断加强对“柔性”流动人才的管理力度,出台《蜀山区“柔性”流动人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通过“刚性”管理,对流动人员激励保障、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探索出一条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
1.跟踪管理。组织部门定期向流入单位了解“柔性”流动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和学习情况,跟踪考察表现情况。流入单位负责流动干部日常工作监管,流动人员每半年向组织部门、新单位书面汇报工作情况一次,围绕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出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
2.动态掌握。建立健全工作实绩全纪录,定期对全区柔性流动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并根据年龄、学历学位、职称技能进行分类,最后统一录入到柔性流动人才数据库中。同时根据柔性人才的工作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动态掌握“柔性”流动人员工作状况。
3.双向服务。在柔性流动过程中,结合相关政策,为柔性流动人员和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类服务。通过搭建引才平台,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以短期借用、挂职、下派等柔性用人形式,满足单位和人才的双向需求。同时积极帮助解决双方在引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顺畅引才过程。
4.全面考评。建立柔性流动人员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和任期考核管理办法,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考评机制。依据公务员年度考核奖励办法,突出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建立“能、位、绩”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流入新单位实施。年度考核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集体座谈、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有关履职资料等方式,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综合确定流动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等次。严格执行“柔性”流动工作的规定和纪律,公正、透明、规范、高效推进“柔性”流动工作。
5.择优提拔。多岗位工作不仅激发了柔性流动人员的工作激情,更让柔性流动人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流动人员在流动工作期间年度考核优秀、实线突出的,按等次给予一定政治和物质奖励,并列为后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根据流动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现实表现,在第一批36名“柔性”流动干部中,择优提拔重用了18名同志,4名同志正式调入流动单位,1名同志交流到团市委任职。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或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出“柔性”流动干部队伍。
二、实施党政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以党政人才“柔性”流动为契机,真正建立起机关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有效通道和常态机制,打造选拔、锻炼、培育优秀党政人才队伍的“孵化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提升了“柔性”流动干部的综合素质。柔性流动给交流干部提供了一个接触新环境、拓展新思路、展示新才干的平台。在新环境、新视角下,通过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真正理解了、学会了如何对待企业、基层、群众,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都得到了集中的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性更强,作风更严。
(三)推动了优秀党政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四大“柔性”流动平台都是全区的中心工作和部门的重心工作,都是能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从整体匹配情况上看,真正做到了把优质的干部资源配置到了中心工作和重要的部门,把有专业特长的干部调配到了更合适的岗位。
(四)催生了党政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参加流动的干部,获得了更适合自己、更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有力促进和激发干部自身潜力的挖掘、释放和发挥。在此过程中,机关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强烈,有效激活了“鲶鱼效应”,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五)促进了新机制推动中心工作的力度。招商中心和城改办两大“柔性”流动平台都是新成立的常设机构,其它平台都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招商中心制定了招商中心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采用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进行工作,采用模块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培养招商引资等专业人才,推动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两年多来,“柔性”流动干部在全区招商引资、产业调整、城中村改造、维护稳定、效能服务、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各类人才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位置。总计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1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2亿元;参与9个重大城中村改造项目,解决成本核算、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等问题800多件,协助人口资料审核2万多份,受理处理信访案件490个。在全区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维护稳定、效能服务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引发了党政人才向流动平台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2010年10月,蜀山区启动第二批党政人才“柔性”流动工作,区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镇、街道人员踊跃报名,积极要求到区招商中心、大建办、信访维稳三大“柔性”流动平台工作。经过人岗匹配等环节,第二批42名预备流动人员中的31人走上了新的岗位。
三、健全完善党政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干部“柔性”流动机制,完善党政人才管理使用模式。把党政人才“柔性”流动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党政人才干部任用条例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与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柔性”流动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党政人才多岗位锻炼的动态管理机制,并逐步建立对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关键岗位的干部进行多岗位培养、锻炼和流动的制度。
(二)优化党政人才资源配置,把有限的人员配置到最需要岗位。加大流动的跨度和力度,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进行“柔性”流动,不断拓宽党政人才流动的范围和广度、丰富党政人才流动的形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党政人才有序流动。“柔性”流动应重点选调新提拔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更加确保流动人员质量。将这些优势人才资源向中心工作、一线工作等处调动,使广大干部在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中获得实战和学习的机会,既解决重点部门对人才资源的急迫需求,又可在急难险重的环境中锻炼出优秀干部队伍,使党政人才队伍始终成为一潭活水。
(三)规范操作程序,打通举贤荐能的“阳光通道”。“柔性”流动工作要实施 “推荐—申报—选拔—公示”等阳光操作流程,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一是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柔性”流动由报名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填写双向选择意向书,所在单位经过考察推荐上报。二是坚持“因人施岗、人岗匹配”原则。组织部门综合考虑人选、岗位匹配度,坚持因材定岗,决不能设人情岗,确定“柔性”流动人员“人—岗”匹配方案,统一调配,最大程度兼顾工作需要和个人专长发挥,在研究决定后集中公示。三是坚持整个过程围绕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培养锻炼人才服务的目标,透明公正,努力把党政人才的“柔性”流动打造成举贤荐能的“阳光通道”。
(四)加强流动人员的教育,打造干部培养锻炼的“孵化器”。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人才的目的,让“柔性”交流真正成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孵化器”。一是抓好流动人员的学习,包括政治、业务、经济、文化、科技知识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思路,陶冶情操。二是抓好流动人员的培训,定期培训、多层次培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三是抓好流动人员的服务,经常对流动人员进行慰问、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流动人员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实施动态管理,畅通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渠道。一是跟踪监督管理。组织部门及时了解“柔性”流动干部的学习情况、履职能力、工作业绩。二是健全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流入新单位实施。年度考核由组织部门实施,综合确定流动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等次。三是充分运用综合考评结果。流动人员实绩突出的,列入后备干部库,优先提拔重用;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或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出“柔性”流动干部队伍。四是拓宽干部“进出口”通道。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集中梳理、完善,将相关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完善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关键岗位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和优先提拔重用等常态化机制和办法,将“柔性”流动经历作为干部提拔交流的重要前置条件之一。
2011-12-25
徐明,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办事处主任,合肥市委党校第38期青干班学员。
吴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