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2-08-15王心外
王心外
(辽宁省沈阳市肛肠医院 沈阳 1100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手术后或制动病人,急性期可导致下肢明显肿胀、疼痛,影响生活。2010年9月20日,我科收治1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第14天,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精心地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以“反复粘液脓血便3个月,伴腹泻便次增多”于2010年9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直肠癌”,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9月21~23日给予0.9%生理盐水500mL,5-氟尿嘧啶500mg,每日一次静滴,9月23日起行传统肠道准备法,9月26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给予补充营养液,纠正离子,结合抗炎预防感染治疗,恢复较好。术后1周可下床轻度活动,进流食。术后第14天病人出现右下肢肿胀,自述右下肢沉重、胀痛,考虑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日1次静滴,连续9d,指导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0月19日,患者右下肢肿胀消退,活动时沉重感缓解,10月20日临床治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DVT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80岁病人较30岁病人的DVT发病率可增加30倍。
2.2 制动
直肠癌术后长期卧床、固定姿势状态可导致血流缓慢淤滞,使DVT发病机会增多,卧床两周者D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卧床3d的病人,连续卧床7d,血流速度减慢到最低点。
2.3 手术
手术持续的时间与DVT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越长,DVT发病率越高;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较多生理反应,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增多,血小板的凝聚性增强,血液易发生凝固,形成血栓;麻醉药物的应用,可使肌肉松弛,紧张性丧失,导致血流速度缓慢,静脉淤血;术后使用止痛剂,使抗凝物质减少,血液凝固性增强等均可促使DVT发生。
2.4 恶性肿瘤
在DVT病人中19%~30%患有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病人中的15%可发生DVT,肿瘤病人化疗与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高凝状态、纤溶活性降低、肿瘤细胞溶解等均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肿瘤患者情绪低落,加之术后出现DVT,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从心理上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康复信心,取得配合。嘱病人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同时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变化,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作记录对照。
3.2 饮食护理
直肠癌病人由于术前肠道准备、术后禁食、化疗、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低脂饮食,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通畅。
3.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突然烦躁、呼吸频率加快、发绀、胸痛等静脉栓塞症状,如出现异常,立即协助医生抢救。(2)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防肺部并发症。(3)为避免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早期嘱患肢制动,避免对患肢施加压力,不要在患肢进行按摩及推注药物。(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4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手术、长期卧床是引发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直肠癌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应协助定时翻身,同时指导和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主动活动下肢,如膝、踝、趾关节的屈伸、举腿活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告诫病人绝对禁烟,以防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适当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345.
[2] 王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