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和安全输血管理

2012-08-15满江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光敏剂活法包膜

满江影

长春市中心血站,吉林长春 130000

输血是常用的医疗措施,在抢救病人和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人们对输血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临床治疗、输血医学和临床治疗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输血安全,同时,输血安全也是医疗机构、采供血机,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是极端敏感的永恒主题。

1 当前医疗活动中输血存在的风险

在输血过程中,很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输血免疫反应,其他一些因输血引起的传染病,特别是有很多病毒,像HIV1/2、非甲戊肝炎病毒(a)HGV(b)TTV(c)SENV、EBV和CMV、肝炎病毒HBV和HDV、HCV、和HAV、HEV,新克雅氏病毒和小病毒B19等都可能通过输血途径进行传播,从而造成输血以后的病毒性传染病。在这方面,特别以艾滋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脂质包膜致病病毒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危害为最大。

2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方法

2.1 血浆病毒的灭活

目前血浆病毒的灭活应用方法之一是膜过滤法,对于像细小病毒、HAV和B19等非脂质包膜和HCV、HBV和HIV等脂质包膜和病毒都能够进行灭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湿热灭活法,也或者仅仅对脂质包膜病毒产生效果,凝血因子的回收率都在75%以上,所以该方法已经进行大规模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处理的难度较大,加之费用较高,所以不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临床使用的100 mL、200 mL容量的单袋血浆的病毒灭活。巴斯德液态湿热灭活法就是是将血浆加保护剂放置在60 ℃的环境中,10 h就完成;另一种是洗涤剂有机溶剂法,把混合血浆加TNBP/Triton 100在 30 ℃环境中,时间为4 h,通过固相层来析出或者植物油萃取;还有一种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光化学法,即亚甲兰加可见光照射(MBP)。不断研究的科学实践,数据结果表明,要完全地灭活血浆里所包含的Sindbis和VSV病毒,使用亚甲兰光化学来处理血浆是不错的选择。这两类病毒,属于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检验病毒灭活血液制品有效性的指标性病毒,其中Sindbis属于HCV的模型病毒,VSV属于HIV的模型病毒,都属于RNA脂质包膜病毒。

2.2 红细胞病毒灭活法

红细胞病毒灭活的主要方法是酚噻嗪类化合物(DMMB、MB)、血卟啉和酞菁类的化合物以及FRALE S303―pH的调节。

2.3 血小板病毒灭活法

通常是8甲氧补骨脂加UVA处理;硫堇加可见光照射处理和UVA加S59处理。

3 光化学方法进行灭活病毒的机制原理

光化学方法的原理是,在光照的作用下,光敏剂会产生单线态氧和自由基,血液中的病毒分子结构可以用它们来氧化和损伤,杀灭血液中的病毒的作用。目前,各类光敏剂的特点和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比如,酞菁类光敏剂主要会产生出二类机制单线态氧(二类机制),而补骨脂内酯衍生物则主要会产生出一类机制自由基。

4 病毒灭活的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通过输血途径可能会传播很多种疾病,尤其是在输血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的HIV病毒性感染,更是困扰着各级部门的工作。因为在感染的早期,在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显现之前,通过现有的检测方法还不能够检查出来,所以病毒的标志检查在目前的方法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在检测病毒的种类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的病毒又不断地被检查和发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完全不可能剔除那些携带有各种致病病毒的输血血液。因此,我们要实现从根本途径上来避免和减少各类血源性的传染疾病,就必须在严格加强血源筛查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对输入性的血液进行病毒灭活的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安全输血的工作目标。在当前,实现输血安全的唯一途径就是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加强。

5 技术展望

实现输血安全是每一个输血工作者应当追求的高尚目标。他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如今,在血浆病毒灭活技术上,全国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方法,我们在实施红细胞病毒灭活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亚甲兰荧光病毒灭活方法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考核鉴定,并且已经进入到了临床使用;对于通过血小板病毒灭活方法,也已经进入到了临床实验阶段。相信通过广大医疗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最新的NAT等血液筛选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也会出现全面地应用,这将使我国的通过输血而传染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大降低,也只有在这时候,输血才会得到真正技术意义上的全面性安全保障。

[1] 赵晓霞,全江涛,孟燕军.病毒灭活血液临床治疗的展望[J]. 临床荟萃,2005(14):834-836.

[2] 余伟,赵辉,刘文芳.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与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J].中国输血杂志,2009(7):606-610.

[3] 肖 云贵,许金波.血液病毒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J]. 中国输血杂志,2005(5):65-67.

[4] 宋玉和,辛永红.血液成分病毒灭活与安全输血[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7(1):37-38.

猜你喜欢

光敏剂活法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溶酶体靶向吲哚氟硼二吡咯光敏剂的合成、双光子荧光成像及光动力治疗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换一种活法活吧
淀粉基壁材的光降解性能研究
活法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可激活”纳米药 精准化疗不伤身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