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之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感关系

2012-08-15彭彩虹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2期
关键词:职称科室护士

彭彩虹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卫生院,吉林四平 1307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医疗健康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护理工作也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所以了解护士工作压力水平,探讨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及组织支持感相互关系,为降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

1 相关概念分析

目前,压力问题引起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行各业的极大关注,当压力发生在工作中便形成了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人与环境交互的产物,它导致工作者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工作状态,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会最终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

压力源是指工作条件对个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压力是一种消极的刺激,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反应。工作活动中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护士的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产生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反映出工作压力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护士工作压力测量应表现出以下特征:测量工具中包含护士工作一些普遍性的核心问题,测量应既有主观的测量也有客观的测量。要包括压力的强度和压力发生的频率,注重压力情景中的心理动力。

工作倦怠又叫职业性疲溃,具体表现为护士工作中是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成就感降低,是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严重紧张”反应,据有关资料显示,工作倦怠分值与护士的性别关系不大,与年龄却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如精神科护士就有高情绪疲倦感。

组织支持感是指护士感受到的组织对他们的支持。其前因变量具体包括程序公正性、领导支持感以及来自组织的奖赏和工作条件。

通过对女性护士进行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发现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特征所产生的压力是他们工作倦怠的最主要因素,是护士现在面临的比较严重的职业性危害。

2 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

以市级公立医院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研究方法采取以下几种:即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包括数据统计分析工具SPSS 17.0。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工作压力源问卷,问卷具有较高的整体信度。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临床护士处于较高的工作压力中。并且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护士,随着年龄的增长,护士由于所在工作量、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及人际关系都有不同的表现,工作压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不同护龄的护士工作压力不相同,随着护龄的增加,护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表现出显著升高的态势;婚姻状况的不同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也有显著区别,如离异护士明显高于未婚护士。另外,学历对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高学历临床护士比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的护士压力存在着明显大的比例。职称对工作压力的影响表现为随着职称的增加,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不同科室护士工作压力不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大于其它科室的护士。

工作倦怠基本情况分析。年龄在36~45岁的护士工作成就感降低,不同的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无显著的影响。不同学历的护士在工作倦怠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护龄对工作倦怠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高护龄的成就感相对降低。不同职称对工作倦怠影响表面为在工作成就感降低方面,主管护师的工作成就感比其它职称的护士低。不同科室在情绪衰竭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重症监护病房要大于其它科室。

组织支持感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的护士在组织支持方面差异不大,不同婚姻状况对组织支持感差异也不大,不同学历在组织支持感各个维度同样不大,不同护龄的护士在组织支持感各个维度同样小,不同职称的护士同样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员工价值认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经调查得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工作压力与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的关系最密切。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组织支持感中的工作支持表现为负相关,工作压力增大,组织支持感有降低的趋势。

3 结论

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组织支持感整体水平。护士因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使其处于较高的工作压力中,导致护士情绪衰竭与工作去成就感倦怠程度严重。护士的组织支持感整体水平一般,较高地重视员工利益维度。不同年龄的护士在工作压力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婚姻状况仅对工作压力有影响,对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感没有什么影响,随着学历的增加,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护龄的增加,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职称的增加,护士工作压力有增加的趋势。

对护士管理和团队建设的建议。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落实政策,提高护士待遇。科学配置人力资源,重视人文关怀,保证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提供工作支持,关注员工利益。从根本上提高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适当增加年轻护士和高学历护士的比例,缓解护士的紧张的工作情绪,及时肯定员工贡献并维护员工切身利益。

[1] 王芳,袁桂枝.护士工作疲溃感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18):80-82.

[2] 李晓琳,拜兰.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51.

猜你喜欢

职称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