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下骨折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2012-08-15田继新
田继新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股骨粗隆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占髋部骨折的10%-30%,指于股骨干峡部与小粗隆间发生的骨折,属不稳定骨折类型,在处理时存在一定棘手性,对治疗方法进行有效选择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60例,采用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获得了理想效果,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发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60例,男 41例,女 19例,年龄 26~67岁,平均(49.2±3.5)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41例,跌伤6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它4例。均为新鲜骨折。依据Seinsheimer法进行分类:4例为Ⅰ型,23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5例为Ⅳ型。
1.2 方法
均先行缓解疼痛处理,可行3~6 d患肢股骨髁上骨牵引,并行C型臂X线机摄片,对骨折情况进行了解,完善配血及术前检查。行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于牵引床上平卧,稍垫高患髋部,行20°的外展,并实施骨折复位,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效果满意后开展内固定操作。切口取大转子外侧,将股骨上段及大转子显露,导针进针点于大转子顶点下2~3 cm处。与股骨颈前倾角保持平行状将导针打入,针尖与股骨头软骨下距离1~2 cm。对骨中导针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依次行丝攻、扩孔操作。依据长度将粗螺纹钉减去5 mm拧入,螺钉需经Ward三角。将导针拔出,套入95度套筒钢板,用螺钉紧贴骨皮质固定。部分患者有小粗隆骨折块时固定可用钢板最上方螺钉,对内侧支持恢复,依据骨折需要,行植骨处理,并对尾钉进行安装。行引流管留置,并缝合包扎处理,等长肌力收缩锻炼可在术后1d即开始,1周后行髋膝功能活动,后渐进扶拐行走并开展负重练习。
2 结果
对本组患者行平均16个月的随访,无钢板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5±0.3)个月。依据HSS髋关节评分法对骨折功能进行评价,优48例,良12例。有轻度髋内翻2例。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发达,加之人口渐步入老龄化,股骨粗隆下骨折发生率呈增多趋势,青壮年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老年多由跌倒伤引起,故在年龄上具有双重分布的特点。股骨粗隆为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接受力点,有极不均衡的内外侧应力。以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最为常见,向小粗隆波及,最终为内侧壁骨缺损形成不稳定骨折[2]。此部位属皮质骨区域,为粗隆下方缩窄部分,与断端接触面较少,骨折远端受骨收肌作用,近端受外旋肌群、臂肌、腰肌的作用,出现明显骨折移位,应力在复位后持续存在。故骨折对力学应用和内固定的机械性有较高的要求,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着重研究的问题。
在内固定的选择方面,除需对抗肌肉的持续张力和使对位对线恢复的基本要求外,对此部位特殊的不均衡应力具有对抗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支撑力在骨折近端内侧需足够强大。对包括小粗隆的内侧壁行重建或恢复是最直接有效的提供足够支撑力的方法,只有在修复骨缺损,基本恢复骨结构完整性后,才可获得最稳定的内固定。重建内侧骨皮质后对应力集中起到了预防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了骨折愈合,并极大了减少了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要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虽也可获得内侧支撑力,但因钢板与螺钉有较大角度,进针点在骨折较低的区域,易造成移位发生[3]。髓内钉、Gamma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临床已较少应用。对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AO组织推荐应用内锁式髓内针治疗,但对骨折线有较高要求,故应用范围有限。本次研究采用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其优点包括: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因固定部位主要为钉板,钢板可完全越过骨折线,对进针点未构成影响,故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各种类型中均较适用。同时固定可靠,结构稳定。动力髁螺钉可牢靠结合钢板,钉板结构较牢固,支撑作用比较强大,在股骨颈内通过U型针刃剖面获得良好的把持力,对骨折可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同时具有合理的力学应用效果,因动力髁螺钉进针点位于较高的大粗隆顶点,于股骨颈固定,同钢板间固定呈三角化,在外侧有张力带固定形成,内侧有动力髁螺钉支掌,与生物力学原理符合。且近端采用普通螺钉可进行理想的辅助固定,使应力有效分散,避免了旋转、内翻、切割等并发症。同时,因内侧壁在普通螺钉实施固定的区域内,利于修复。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操作方便,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髁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1]刘阳,周伟,李家庚,等.DHS地合TSP治疗Evans B、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3)∶252-253.
[2]Bain GI,Zacest AC,Paterson DC,et al.Abduction strength follow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the femur[J].J Orthop Trauma,1997,11∶93-97.
[3]刘云鹏,刘万军,杨绍霞,等.股骨转子下复杂骨折内固定物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9)∶6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