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2012-08-15刘莎
刘 莎
河北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邢台 054001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技术(MRA)是MR技术的一个分支。因其具备不需要对比剂、无射线及无创性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的疾病诊断中,目前这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通过扫描,它能有选择地显示脑血管内部的形态,例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血管狭窄等。本研究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到该院就诊的52例怀疑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飞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仪进行诊断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8年3月—2011年3月到该院作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检查病例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12.5~67岁,平均(34.3±7.7)岁。
1.2 MR检查前准备
确认患者无任何MR检查禁忌症,身上所带的金属首饰、电子产品以及带磁性的物件都要移除,还有确认患者没有佩戴假牙;此外,在检查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该项检查的情况,以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其依从性。
1.3 设备选择
选用飞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仪,同时选择使用分辨较高的头部专用线圈。
1.4 扫描的体位与方案
开始扫描前,令病患仰卧,头先进入仪器,并令头部放置在头线圈里,眉间线和头部的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为采集中点,双侧颞部和耳部要固定,避免头部运动影响扫描结果。开始扫描时,首先要对病患进行常规性的平扫,在旋回波(SE)序列T1和T2处加权轴位像。 TR/TE=600/15 ms、TR/TE=5200/90 ms,扫描层厚度为5 mm,层间隔的距离为0.3 mm,如果有必要,增加冠扫及矢状位。
1.5 扫描结果处理
在相邻的2个3D薄区块内出现重叠的同一层面上,选择信号较好是原始图像实施3D块首尾连接,重新建构一个3D厚区块,接着把该3D厚区块的原始图像利用最强的信号投照(MIP)进行重组,分别每隔15°得出一个图像分冠状面并进行横断面两次重建,设置好窗宽窗位,尽量降低背景和噪声的干扰频率,才能充分显示脑血管内部的形态,按旋转的图像顺序照片。
2 结果
利用MR设备对全部病例进行脑血管成像。扫描的时候充分抑制了背景,大脑前中后的动脉和wills环清楚显示,对比度强,分辨率也较高,血管边缘比较锐利。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2例,占61.53%。脑血管畸形13例,其中AVM 9例:后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2例、中动脉1例、基底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于右额叶2例、左额叶1例、大脑大静脉池1例以及右枕叶1例。大脑动脉瘤12例:后交通支动脉4例、基底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2例及大脑中动脉4例。脑血管狭窄7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1例。
3 讨论
关于MR脑血管成像,这是一项创伤性较小而且成像迅速,不需要注射任何造影剂或者插管的检查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脑血管立体与动态的影像能够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脑血管疾病中,MR脑血管成像的诊断意义非常巨大。本文主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到我院就诊的52例怀疑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选用飞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仪,软件3.0/P。结果显示,阳性诊出率为61.53%,脑血管内部的形态,例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血管狭窄等都能通过扫描显示,侧重作用于脑血管畸形、大脑动脉瘤以及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总结起来,MR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血管狭窄具备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关于脑CT提示脑血管恶性病变的病例,进行MR脑血管造影术能够更进一步检查病变情况或者确认病变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术和DSA检查。然而MR脑血管成像选择性低,侧位像其血管成像会发生重叠问题,这是需要目前MR脑血管成像技术需要克服的不足之处。
[1]黄胜,龚沈初,姜洪标,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899-902.
[2]李雪梅,蔡剑鸣,于慧玲,等.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2):258-259.
[3]邹佳华,杨志勇,李燕舞,等.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794-3795.
[4]张文文,马强华,杨晓萍,等.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6):4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