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1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08-15王一敏薛伟
王一敏 薛伟
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使用管理,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现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1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ADR报告315例,其中医师上报 271例(86.0%),护士上报 29例(9.2%)、药师上报15例(4.8%)。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患者ADR史、ADR因果关系评价及处置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在315例ADR报告中,男152例,女163例,分别占ADR总人数的48.3%和51.7%,男女患者发生ADR比例相近;在各年龄段患者分布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占38.4%。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在315例ADR报告中,共有3种给药途径,依次为静脉给药263例(83.5%)、口服给药44例(14.0%)、肌肉注射8例(2.5%)。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的药品分类方法,将引发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315份报告共涉及11类7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44.1%;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8.4%。
2.4 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分类 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发生ADR的抗感染药物共有27种136例,其中以盐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头孢替唑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所占比例最大。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在315例ADR报告中,由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0%。
2.6 患者ADR史统计情况 315例发生ADR的患者中5例(1.6%)有家族ADR史,122例(38.7%)家族ADR史不详,188例(59.7%)无家族ADR史。29例(9.2%)既往有ADR史,119例(37.8%)既往ADR史不详,167例(53.0%)无既往ADR史者。
3 讨论
在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加之可能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ADR的发生率,故用药需谨慎[1-3]。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作用迅速而强烈,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成为可能诱发ADR的因素。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可以口服、肌肉注射给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不静脉注射给药,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引起ADR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44.1%;中药制剂次之,占18.4%。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高发生率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且多使用注射剂,更增加了发生ADR的概率。中药注射剂ADR的高发生率与其所含成分复杂,无统一质量标准有关。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改变中药比西药安全的观念,慎用中药注射剂。抗感染药物引发的的ADR中β-内酰胺类所占比例最大,占55.1%;喹诺酮类次之,占23.5%。这与这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有着必然联系。临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喹诺酮类药物不应用于预防感染用药,谨慎联合应用抗菌药,降低抗菌药应用级别,保护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在收集的ADR报告中,临床易于观察的ADR上报量较多,如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0%)、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而一些潜在的、隐蔽的以及慢性的ADR上报率较低,对此应加大监测力度,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详细咨询患者的ADR既往史及家族史,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减少ADR的发生。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1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吕子涛,李连茂,崔恩晨.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9,20(32):2535.
[3]李荣,任小贺.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9,20(1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