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2012-08-15王大齐林乐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抗凝溶栓宫颈癌

王大齐 林乐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不正常地凝结。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麻木,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而缩短住院时间,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3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年龄47~66岁,平均56.9岁,体质量51~67 kg,平均59 kg,患者入院后给予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心电图、盆腔CT、肝胆双肾盆腔超声、泌尿系静脉造影等相关检查,5~7 d后在气管内麻醉下广泛性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扫术。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术后5~14 d。其中左下肢24例,右下肢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0±3.6)d。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体位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严格制动,切忌按摩、热敷、理疗,禁止有压迫的检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周极不稳定,极易脱落,故从发病开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体位可采取床头、床尾均抬高15°~20°,这样可以控制血流,减轻下肢肿胀,防止脱落的栓子向上行。指导避免穿紧身衣服,避免咳嗽,防止静脉压、腹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待肿胀及疼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2.1.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状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引起血栓脱落。

2.1.3 皮肤护理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肢体限制活动,致患者发生褥疮的机率增高。在护理上应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加强巡视,建立床头翻身卡,每2~4 h翻身一次,严格细致的交接皮肤,防止褥疮的发生。

2.2 密切观察病情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全科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作为全科的护理重点,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护士应经常下病房,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温度、感觉,询问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如发现患者有咳嗽、咯血、胸闷、发绀、烦躁等症状,首先考虑发生肺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3 药物护理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时护理上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规律,掌握抗凝、溶栓药物的用药时间、方法、用量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抗凝、溶栓的顺利进行。溶栓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进行出血倾向评估,如皮肤黏膜、牙龈的自发性出血。观察大小便的颜色,伤口有无渗血,平时操作时,注意注射部位有无淤血、血肿,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定期检查凝血时间。观察意识、瞳孔,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4 静脉穿刺的护理 发生下肢深静脉栓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靠胸腔的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瓣的防逆流作用[1],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须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注意保护血管。研究认为[2],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品、输液速度等要求,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如发生药物外渗,应及时用黄柏、硫酸镁外敷,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 h,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2.5 心理护理 患者因癌症在心理上带来严重的负担,再加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重了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护理上应及时向其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在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时,也应重视家人的心理状态,向他们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治疗信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结果

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下肢,特别是左下肢。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壁的损伤,血流减慢,血液高凝状态等。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7.8%[3]。妇科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4]。发生在宫颈癌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手术的创伤,麻醉的作用,恶性肿瘤因子的刺激及术后的活动减少等因素促进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如果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近来研究表示,妇科肿瘤手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发生率及死亡率也相对增高。本研究由于对疾病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得当,药物护理、饮食护理、血管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在护理宫颈癌术后患者时,护理人员本身应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发现、提高护理质量、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辛邵伟,齐加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8-289.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科输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2003,19(11):1-2.

[3]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防治.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264.

猜你喜欢

抗凝溶栓宫颈癌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