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
2012-08-15刘德臣
刘德臣
肺炎性假瘤患者有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只是偶尔会咳嗽几声,但是通常患者总觉得不舒服,偶有癌变的可能。由于目前肺结核和肺癌发病患者明显增多,而肺炎性假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所以对其认识有一些欠缺,因而容易误诊。肺炎性假瘤术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诊断,近年也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一般主张早发现早手术治疗。术间可以根据术者的经验及探查所见作出大概的初步推断,必要时送紧急病理,作冰冻切片检查,以最终明确诊断,为后期治疗做好铺垫。一旦确定该肿瘤为良性性质后,手术应以尽量少切除组织保存正常组织为原则。本文对近年来的42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测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影像学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为提高临床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水平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42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27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21~68)岁,患者平均年龄55.6岁,年龄大于45岁25例。临床表现肺部不适咳嗽和咳痰20例,咳剧烈浓痰10例,痰中带有血丝者8例,轻微胸痛症状15例,无症状者2例。3个月以内发现肺部肿块而手术切除者30例,占71.43%。病程长达2个月以上18例。全部均有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报告,但大多数患者未作进一步病理分型。本组42例均摄有正侧位X光胸片,其中10例行体层摄片,25例行CT扫描。
2.结果
病灶胸片显示均为单发、大小不等而且形态不—。直径为1.5~9.0 cm,假瘤呈球型、团块型。球形灶呈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肿块位于纵隔旁、肺的周边者与胸膜有粘连。团块型肿块呈大片状、团块状、密度不均匀,肿块边缘模糊有时胸片有毛刺或索条影,19例胸膜增厚粘连。CT扫描检查,发现瘤体内形成空洞影10例,肿块周围炎性渗出灶9例,瘤体周边呈分叶状、锯齿样表现,粗长毛刺影,胸膜增厚、幕状粘连带,手术证实假瘤呈跨叶生长者2例。
3.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某,男性,56岁,在某大学保卫处工作,喜吸烟喝酒,玩麻将。因单位组织体检被发现右上肺肿块阴影。普通X线胸片及CT扫描,经多位影像学医生临床医生会诊,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是肺癌,有的认为需要观察。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手术切除。遂于2009年10月6日行肿块切除术,手术中见肿块周围有炎性渗出灶。病理检查见右上肺内肿物,大小5×4×2cm,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色。显微镜下见正常肺结构消失,后经病理专家诊断为肺炎性假瘤。
4.讨论
肺炎性假瘤的发病原因有各种解释,当前肺部炎性假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70%以上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感染史,通常认为发病原因与大剂量应用及滥用抗菌素有关,X线与CT表现缺乏特异性[1]。抗生素治疗使肺部炎性病变的X线表现逐渐不典型,部分炎性病变治疗后可能由于包膜形成和局限化,以及延迟吸收常,可形成假性肿瘤。据我院曾经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此肺炎假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结核球,且有上升趋势,40岁以上年龄患者好发此病。本组24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肺炎症状咳痰、咳嗽、胸痛等,但临床症状轻而且病程长、X线表现变化不大,虽然是特点但不具备特殊性。X线所见假性瘤体大小似乎与临床症状的表现无明显关系,X线表现瘤体可能大明显,而临床症状表现可能轻微。X线平片上,肺部炎性假瘤表现为肺部周边部位的实性、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分叶状肿块,好发于下叶,较特征性的征象是正侧位像上形态的不一致,如正位上为圆形或椭圆形,侧位上呈楔形或方形,或侧位上为圆形或椭圆形,而在正位表现为楔形或方形,这可能与肺部炎性假瘤有较多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牵拉所致[2]。假瘤贴近胸膜时可有胸痛,靠近大支气管者可有血痰,压迫气管者可出现肺不张。有报道CT影像特征中央型肺癌均有“癌头尾”征,中央型肺炎性假瘤段以上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性肺炎征象,周围型肺癌呈“膨胀形态”征,周围型肺炎性假瘤呈“收缩形态”征[3]。肺炎性假瘤痰中带血很少见,这也是与肺癌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而肺炎性假瘤很少淋巴结肿大,而肺癌多见同时肺炎性假瘤很少转移,而肺癌多转移[4]。与结核球的鉴别是:结核球易发生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常有钙化,周围有散在结核结节,结合临床鉴别并不难。结核球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的首选方法,而该病CT及MRI检查的表现较具特征性[5]。肺炎型假瘤多因为各种病原体感染导致,在早期炎症浸润阶段X线片上可见病体边缘模糊不清,而在化脓性感染时可导致瘤体大部分液化和坏死形成空洞,与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类似,而错构瘤病灶内钙化多呈爆米花样是区别肺炎性假瘤的条件之一[6]。通常认为肺炎性假瘤中X线诊断正确者仅16%;误诊为肺癌最多;其次为良性病变,总误诊率占84%。通常如经过仔细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各科专家会诊及影象学判定,病变既不确诊为肺结核,也不像周围性肺癌表现,同时痰中结核菌和癌细胞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CT表现团块状影有充气支气管征,小空洞,边缘有渗出性炎性病灶,病灶周围或其他部位无播散灶,可首先考虑炎性假瘤的诊断[7]。肺炎性假瘤诊断有一定难度,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断总结误诊经验,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炎性假瘤的诊断意义非凡。加深X线及CT诊断的学习对肺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医生要结合患者资料并请多方专家会诊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肺周边包块,用经皮肺穿刺少检及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8]。
1 徐启良.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29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23 -24.
2 王关顺,刘云霞.肺炎性假瘤45例的X线及CT表现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3):782-783.
3 吴泺涌,袁明智.同部位肺炎性假瘤与肺癌CT鉴别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07 -1809.
4 黄卫春,苟晓光,赵宝平,等.肺炎性假瘤20例X线及CT影像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5):648.
5 邓东,黄仲奎,龙莉玲,等.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692-694.
6 谭春明.肺炎性假瘤的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44-45.
7 肖群敏,阳毅.肺炎性假瘤X线CT表现的回顾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3,4(6):38 -39.
8 严志琨.肺炎性假瘤25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80,3(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