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蜜蜂群体csd基因多态性研究的论文在PLOS One上发表
2012-08-15曾志将
中国蜂业 2012年24期
■曾志将
在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下,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曾志将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2012年4月12日在PLOS One上发表“Sex Determination Gene in Giant Honey Bees(Apis dorsata) Shows no Founder Effect”研究论文。
1951年Mackensen通过实验证明了蜜蜂中存在象茧蜂性位点。1995年Huntt和 Page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建立了染色体与性决定位点的联系。2003年Beye 等克隆了蜜蜂互补性决定基因(complementary sex determination,cds),csd基因全长14415 bp,位于LG8号染色体上,有9个外显子,由两个大内含子分隔成三区。2004年Hasselmann 等分析西方蜜蜂、东方蜜蜂和大蜜蜂csd多态性。
为了研究不同地方的大蜜蜂群体csd基因多态性,本实验以广西大蜜蜂和海南岛大蜜蜂工蜂为实验材料,提取每个工蜂样品的基因组DNA,对csd 基因3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然后分析csd基因的多态性。本论文首次发现csd 基因不具海岛奠基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