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蜜蜂规模化饲养发展的瓶颈

2012-08-15陈东海牛庆生

中国蜂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养蜂业蜜源蜂产品

■ 陈东海 牛庆生

(作者陈东海,牛庆生单位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这一指导性文件,为养蜂业走蜜蜂规模化饲养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往前看蜜蜂规模化饲养是养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养蜂业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制约蜜蜂规模化饲养的瓶颈。作为一名养蜂科技工作者,我仅从目前的养蜂业现状,粗略地谈一谈自己对蜜蜂规模化饲养的看法。如何来解决这些制约瓶颈,推进我国蜜蜂饲养的规模化进程,是值得我们广大养蜂科技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

1 蜜蜂“规模化”饲养量的界定制约

单说概念,蜜蜂饲养规模、蜜蜂规模饲养和蜜蜂规模化饲养是三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业界对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比较混乱。简单地理解,一个称得上是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养蜂场,最起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一定的蜂群饲养量。蜂群饲养太少,根本谈不上规模化饲养。

蜂群饲养量,包括一个蜂场主(或一个家庭、合作组织、企业)拥有的蜜蜂数量和一个养蜂员饲养蜂群的数量。在国外,一个蜂场主拥有蜜蜂数千群甚至上万群,一个养蜂员可以饲养蜜蜂几百群至上千群。在我国,目前饲养100~200群蜜蜂的养蜂场大约都需要2~4个养蜂员,每个养蜂员饲养量在50群左右。到底一个蜂场主(或一个家庭、合作组织、企业)饲养多少蜜蜂才能算是“规模化”了呢?这是在谈蜜蜂规模化饲养时的一个前题。我们的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不能完全与国外相比,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发展要适合我国国情,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虽然我们不能以国外的上千群或万群为标准,但也不能以一两百群就算是“规模化”饲养了。饲养一两百群蜜蜂,仅仅是饲养规模大了而已。

2 蜜蜂可以采集利用的蜜源植物资源制约

蜜源是发展养蜂生产的基础,单就蜜源植物种类,完全可以说我国蜜源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真正能够被蜜蜂有效利用的、大面积的、取得商品蜂蜜或其他蜂产品的蜜源植物资源非常有限。在吉林省,养蜂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长期以来由于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无论是辅助蜜源还是主要蜜源椴树都在逐年减少,单位面积的有效载蜂量亦相应逐年减少。有些原本定地饲养即可生产商品蜂蜜的场地,现在都不能维持蜂群自身繁殖的需要。此外,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原本种植面积较大的苏子、白瓜子等栽培量锐减,而作为秋季主要蜜源的向日葵种植面积不仅逐年在减少,甚至种植了根本不流蜜的品种。同样,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南方各省区,基本上都不种或很少种绿肥,作为重要蜜源的紫云英和苕子基本消失,洋槐等主要蜜源也被滥伐。

目前,养蜂的主要饲养方式是转地饲养、定地饲养、定地饲养+小转地饲养。在蜜源植物资源被过度砍伐、零星分布、大面积连片缺乏的情况下,过多的蜂群集中在一起,场地无法容纳形成了蜜源植物不够用的局面,蜂群单产量自然下降,同时还存在争夺放蜂场地纠纷、蜂群无场地可放等现象,这些都制约着养蜂规模的扩大。

3 缺乏现代化养蜂机具制约规模化饲养的发展

衡量一个规模化养蜂场,除了要看蜂群的饲养数量外,另一个就要看这个养蜂场的机械化程度如何了。现代化养蜂机具的普遍应用,是规模化养蜂场的标志性特征,没有现代化的养蜂机具,就谈不上规模化饲养,更谈不上标准化、优质化。发达国家规模化养蜂特点就是人均饲养量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产值高。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养蜂场,蜂群饲养数量在100多群或200群以上的养蜂场,并不是规模化饲养,只是饲养规模大了,因为他们在蜂群管理及产品生产上依然采用的是“精耕细作”的传统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非常低,用工耗时多,劳动强度大,养蜂员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人均饲养量和人均产值低,整体效益没有抗击风险的能力。

我们在现代化养蜂机具研制上欠账太多,缺乏资金投入、人力配置、统一组织等,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些是蜜蜂规模化饲养发展的软肋。

4 人力资源匮乏制约规模化饲养的发展

养蜂从业人员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年龄在50岁以上的养蜂员占所有养蜂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种局面并不奇怪,正说明我国养蜂业仍处在传统养蜂阶段。

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养蜂员,多数是体力不支,从年轻时就喜爱蜜蜂,始终舍不得放下,一边在家种地一边养蜂,以定地养蜂和定地+小转地养蜂为主,养几十群,收入十分有限,受蜜源条件影响,甚至亏本。这部分人群,只能算是养蜂爱好者,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出养蜂行业,不可能再去搞什么规模化饲养。

年龄在四五十岁上下的养蜂员,是目前我国养蜂业的主力军。他们养蜂数量都在百八十群或二三百群,转地饲养或定地+小转地饲养,绝大多数为专业养蜂。由于现在劳动力昂贵,加上蜜源植物严重破坏,场地受限,气候变化不定,养蜂收入不好,养多了最后算账发现还不如少养划算,因此,这部分人群受多种条件限制,不会成为未来规模化饲养的主力军。有可能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适当的增加养蜂规模,不排除少部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尝试规模化饲养。

由于养蜂条件艰苦,设施落后,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蜂这个行业。十几年前在人才培养上还有本科、中专,近些年中专已经招不到学生停止办学了,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几乎没有到养蜂生产第一线的。

发展蜜蜂规模化饲养,由传统养蜂向现代养蜂过渡,需要的是新型人才。

5 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规模化饲养的发展

在国外,很多国家饲养蜜蜂主要是用于农作物授粉。在国内,饲养蜜蜂主要目的是生产蜂产品,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很少,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也不够。在国内更多的舆论导向、就业方向是蜂产品市场开拓,强调蜂产品深加工,夸大宣传蜂产品,而忽略了第一线养蜂生产,出现了市场消费的蜂产品比实际养蜂生产出来的蜂产品还要多许多。养蜂生产多年来仍以低劣产品为主流,优质产品卖不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很多投机商人赚到了钱,吃亏倒霉的是养蜂者。

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突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这个瓶颈,促进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发展。

6 对蜜蜂规模化饲养发展的一点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小规模、小生产的传统养蜂制约了养蜂业的健康发展。规模化饲养是改造传统养蜂,实现养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发展蜜蜂规模化饲养,今后更多应该是市场化。但是目前存在很多制约蜜蜂规模化饲养发展的瓶颈,在这些瓶颈没有得到突破之前,推动规模化饲养要循序渐进,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和强制推行。在保障家庭经济收入维持生活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养蜂户适度扩大饲养规模,增蜂不增人,粗放些管理,并根据我国各地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分区域示范的办法,革新和应用现代养蜂机具,从而实现由传统养蜂向现代养蜂的转变。总之,蜜蜂规模化饲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我国养蜂业的必由之路。

[1] 高景林,赵冬香. 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蜂业.2011,(1):43-45.

[2] 郑智华. 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蜂业.2011,(3):4-6.

[3] 曾志将. 推进我国西方蜜蜂规模化饲养的措施[J].中国蜂业.2011,(6):8-9.

[4] 冯永谦. 对实现规模化养蜂的几点建议[J].中国蜂业.2007,(5):42-43.

[5] 高夫超. 规模化养蜂低投入高效益研究[J].养蜂科技.2004,(2):7-10.

[6] 吴本熙. 论规模化养蜂[J].中国养蜂.1998,(5):21-23.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蜜源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蜜蜂采花蜜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